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南宁市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升级改造 群众吃肉更放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22/2011 12:58:53   来源:《南国早报》

  一头活猪进入屠宰场之后,经过宰杀、清洗、去毛、除内脏、开边、过磅等多道程序,都没有触过地,这是12月20日记者随同商务部门有关人士前往几个屠宰场看到的情景。2009~2011年,南宁市连续3年将乡镇、村屯生猪定点屠宰场、点技术改造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共投入技改资金1670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扶持资金825万元。逐步实现由传统作坊式屠宰向机械化屠宰方式转变,为广大群众放心吃肉提供了保障。

  机械代劳:屠宰时间省了一大半

  12月20日下午3时许,记者随同南宁市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来到位于南宁市金象大道北一里大沙田家畜屠宰场,这里的第二场屠宰刚结束。铁栅内的滑轮上悬挂着10多头猪胴体;铁栅外二三十个收购商正在忙碌着。屠宰场主任施作清说:“你们早来20分钟就可以看到屠宰场景了。”这里的第二场屠宰从每天下午1时30分开始,150多头猪,2小时全部处理完毕。机械化屠宰方式让时间省了一大半。

  刘圩食品站是一个乡镇屠宰场,虽然规模不大,仍自筹资金14万元(另获政府10万元补贴)进行了技改。说到技改带来的好处时,主任玉润富首先说到的是“快”:以前收购商赶猪来宰杀要等1个多小时,现在20多分钟就能拿到猪肉。以前6个人杀18头猪,从凌晨4时一直要忙到早上8时30分;现在5个人杀30头猪,1个小时就可以了。

  大沙田家畜屠宰场一位收购商告诉记者:“贩卖猪肉可以用‘时间就是金钱’来形容,我为不少菜市场、米粉店和饭店定点送肉,时间越早越好。另外,机械化操作缩短了宰杀时间,猪肉的质量大大提高,肉更新鲜,卖相也更好。”

  记者从走访的仙葫、刘圩、大沙田3家屠宰场看到,不管是屠宰间还是待宰间,一律都是又高又宽的大棚,确保了通风采光;挂钩、滑轮、脱毛池……屠宰工具也有规范可循。南宁市商务局市场秩序科黎剑科长说:“我们将生猪定点屠宰场的改造内容细化为6大项30小项,对每项改造内容规定了统一标准和要求。这样的屠宰设施10年后也跟得上形势。”

  数据:经过3年的改造,南宁市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改造率达到64%,机械化、半机械化定点屠宰厂由51个增加到104个,屠宰的猪肉产品达到93%以上,全面提升了生猪屠宰行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逐步实现由传统作坊式屠宰向机械化屠宰方式转变,肉品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滑轮行进:“三不落地”过关卡

  一般凌晨3时至清晨6时是屠宰场最热闹的时候。上午9时30分,记者来到仙葫生猪定点屠宰场时,700多平方米的屠宰车间已清洗得干干净净,闻不到以前的难闻味道。

  屠宰场主任万朝顺的介绍,还原了一个热气腾腾、忙碌有序的屠宰现场。这个过程当中,滑轮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活猪进入到屠宰间,被两个工人放血后,通过滑轮被输送到清洗间,上方安装了许多小孔喷头,可以对猪的全身进行喷射清洗;滑轮将胴体送到脱毛池,50°C的水反复烫洗,再经过脱毛机,胴体上绝大部分毛发被除掉;滑轮将胴体送到一个房间,在这里被开膛破肚,取出内脏,相同的编号分别系在内脏和胴体身上,内脏在房间设置的20多个小池里收拾干净;滑轮将胴体送去开边、称重;收购商即可凭票交钱领肉。

  经过这么多的关卡,胴体都是在滑轮上行进。万朝顺说,屠宰设备升级后,全面达到“头蹄、内脏、胴体三不落地”的要求,确保了肉品的安全卫生。为此,屠宰场投入资金220多万元,并得到了政府58万元的补贴。

  刘圩食品站主任玉润富介绍,之前全凭人工操作,不仅消耗体力,也存在安全隐患。有一次,一位工人在处理一头100多公斤的猪时,由于用力过猛,拉钩滑掉了,惯性将他整个人甩了出去,撞到墙上头破血流。

  数据:在3年的技术改造中,南宁市共改造了乡镇、村屯一级屠宰场(点)95个,乡镇、村屯一级屠宰场(点)改造率达到71%,全面达到屠宰“三不落地”要求,同时还新建了污水处理设施和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设施,提升了生猪屠宰行业的整体生产技术水平。

  地面干净:收购商西装革履来取肉

  2007年,记者曾到大沙田屠宰场采访过,4年后再次到访,发现变化很大。该场位于居民区,场地受限制,但技术改造后,不管是屠宰车间还是候宰区猪栏,面积都比原来增加了1/3。屠宰场主任施作清说,升级换代后,屠宰速度快、场内环境好,得到了收购商的认可,屠宰量从以前的每天300头左右,增加到现在的每天500多头。

  据介绍,未改造前,大多数乡镇级生猪定点屠宰场厂房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砖瓦房,屠宰工具是一把刀、一把铲,卫生环境较差。条件的改变,不仅得到了收购商认可,还将原来一些私宰点的收购商也吸引过来了。

  记者在大沙田生猪定点屠宰场遇到了收购商甘先生,他是位大户,每天拉来活猪五六十头。“以前卫生条件比较差,异味重,现在环境好多了,在这里等着领取宰杀好的猪肉,感觉也舒服多了。”以前,收购商都穿着破旧的衣服来,因为经常被弄脏;现在屠宰场干净多了,有人穿着皮鞋、打着领带来。屠宰场的工人也都穿上统一工作服,显得十分精神。施作清说,类似于甘先生这样的大户比以前多了10多位,“按照这样的屠宰量,两年多即可收回投资”。

  刘圩食品站也是全部新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所有宰杀程序全部由滑轮辅助。“以前猪杀好后是钩秤过磅,收购商常常耍秤头,稍稍过一点,就是好几斤,养殖户吃哑巴亏;现在滑轮把肉直接送到电子秤上,重量精确到两,收购商想耍巧都不行,养殖户都喜欢到这里来杀猪。”

  数据:屠宰场改造后,促进了生猪进点屠宰量的不断提高。据统计,2009年全市乡镇生猪进点屠宰量为72.15万头,同比增长15%;2010年为77.23万头,同比增长7%;2011年,在猪源紧张、猪肉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全市乡镇生猪进点屠宰量仍与2010年持平;肉品质量安全不断得到提高,为群众食肉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记者 唐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