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相克”之说由来已久,相克的食谱五花八门,比如“豆腐蜂蜜同食致耳聋,海带猪血同食会便秘,土豆香蕉同食生雀斑,芹菜兔肉同食脱头发,番茄绿豆同食伤元气”。有人还将“相克”的食物图表挂在厨房提醒自己。
所谓的“杀人食谱”其实不可怕
在“食物相克”中, 虾与维生素C同食等于吃砒霜的传言甚为典型,被称为“杀人食谱”。电影《双食记》里,一位绝望主妇利用这一“相克食物”杀人,让很多人吃虾后不敢再吃水果。
按照“食物相克”之说,鱼类、贝类等海产品食物中的砷含量较高,一般为无毒的五价砷,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即可转变为三价砷(俗称砒霜),人口服5-50毫克即可致中毒,致死量为60-200毫克。
但是,相信“相克”说法的人,忽略了两个重要前提:10公斤海鲜才含有1毫克的砷,使之发生反应的维生素C的量,必须大到一次性摄入600-1000毫克。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欲满足600毫克的维生素C摄入量,需要至少吃苹果30千克、梨10千克。另一方面,化学反应需要一定条件,比如温度和催化剂,而人体的温度很难达到生成三价砷的条件。
理论上可行的化学反应不适用于人体
食物中的营养素互相作用进而影响吸收是事实,比如菠菜中的草酸可降低食物中钙的吸收。可是,如果你早上喝了牛奶,菠菜到了肚子后一样会沉淀牛奶中的钙。再比如,西红柿煮熟吃比生吃营养价值更高,因为会大量增加抗癌和抗衰老的番茄红素。西红柿加油脂煮熟后,所含的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等脂溶性维生素得以溶解,这样人体才能吸收。但吃进去的西红柿从消化吸收到排泄需14-16个小时,生西红柿在肚子里也可能和别的菜中的油结合。所以在生活中,不要把吃搞得那么复杂。人体内不是实验室的试管,还有胃肠液的作用,理论上可行的化学反应,在人体内绝不是1+1等于2。
实际上,在烹饪的条件下,食物成分之间发生的反应都很简单。很多时候,仅仅是有一些食物成分之间能够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不能被人体吸收而已。这些不能吸收的东西随着肠道排出去,可能会影响了某些营养成分的吸收,但是,并不会像传说中的那样,成分的重新组合会导致“有毒物质出现”。广为流传的“食物相克”中,还没有发现一种是真能产生“毒性”。
中医的食物相反不等于“相克”
按照中医理论,所有食品都分寒、热、温、良,其共同作用于人体可能会发生一些副作用,被叫做食物“相反”。比如,螃蟹是寒性的,柿子也是寒性的,两个寒性的东西放在一起,如果赶上虚寒体质的人,容易引起腹泻。但食物相反不是食物本身“相克”,而是与人的体质等个体因素相关,“食物相克”导致疾病、死亡之说不科学。
有专家认为,“食物相克”之所以流传,有两种可能:一是历史上有些事在当时不能很好解释,如有些人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后发生中毒,造成误解;另外也与人体质特殊、过敏有关。
专家点评8组常见“食物相克说”
1、水果与海鲜
相克理由:海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与含鞣酸较多的水果,如葡萄、山楂、石榴等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易使海鲜中的钙质与鞣酸结合成一种不易消化的物质,引起胃部不适,使人出现腹痛、呕吐、恶心等症状。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是烯醇式结构物质,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海鲜尤其是虾肉所含的砷是五价砷,遇到维生素C,就会还原为三价砷。五价砷无毒,而三价砷有剧毒。所以虾不要与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者蔬菜同食。
点评:维生素C还原五价砷为三价砷的氧化还原反应,在正常的化学反应条件下可以进行,但在胃肠内是否进行这种氧化还原反应尚无定论。
2、柿子与螃蟹
相克理由:柿子和螃蟹同食会导致中毒。因为柿子的涩味源于单宁,单宁会沉淀螃蟹中的蛋白质,混吃以后会导致蛋白质结块,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点评:如果柿子中的单宁会沉淀螃蟹中的蛋白质,那么,鱼、肉、蛋、奶中的蛋白质也会在单宁的作用下结块。这么说柿子与鱼、肉、蛋、奶也可能相克了。
3、黄豆与猪肉
相克理由:黄豆中植酸含量很高,其中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它常与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形成复合物,而影响二者的可利用性,降低利用效率。多酚是豆类的抗营养因素之一,与蛋白质起作用,影响蛋白质的可溶性,降低其利用率。多酚还可与蛋白水解酶和淀粉酶起作用,影响消化,从而影响豆类本身和肉类蛋白质的吸收。
豆类纤维素中的醛糖酸残基可与瘦肉、鱼类中的矿物质如钙、铁、锌等结合成螯合物,干扰或降低人体对这些元素的吸收。黄豆中含有胀气因子,人体不能消化这些因子。这些因子在肠道中由于细菌的作用,分解后产生大量气体,加上消化不良等因素,容易出现腹胀、便秘。所以,猪肉炖黄豆是饮食搭配的禁忌。
点评: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含有植酸的食物不止黄豆一种,我们日常食用的面粉、大米中也含有植酸。从营养学的角度上看,蛋白质物种越远的,搭配后的营养价值越高,猪肉和黄豆搭配恰好符合这一原则。关于食用猪肉炖黄豆可引起腹胀的问题,单纯食用黄豆也可能引起,那么就不能判断这种情况下引起的腹胀是由于两者搭配不当引起的,还是由于黄豆本身所引起的。
4、吃肉与喝茶
相克理由:茶中大量鞣酸与蛋白质结合,生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大便内的水分减少,从而延长粪便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吃肉时喝茶既容易导致便秘,又增加有毒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
点评:该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实际影响微乎其微。茶叶中鞣酸量较少,能在茶水中泡出的鞣酸就更少了,和人体每天摄入蛋白质的量相比,这些鞣酸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西藏和内蒙古牧区的牧民常饮酥油茶和奶茶,但他们并没有发生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需要提醒的是,胃肠消化功能较弱者,可以在饭后1-2小时再饮茶。
5、南瓜与羊肉
相克理由:同食难以消化。据《本草纲目》记载:“南瓜不可与羊肉同食,令人气壅。”理由是南瓜可补中益气,羊肉大热补虚,两补同进,会导致胸闷、腹胀等症状。
点评:现代营养学家认为,南瓜加羊肉是个不错的搭配。羊肉蛋白质含量高,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南瓜的营养价值很高,尤其是胡萝卜素、糖类含量较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低,常吃可有效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及肝脏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
6、牛肉与板栗
相克理由:牛肉和板栗混在一起吃,易出现消化不良、呕吐等症状。
点评:牛肉和板栗一起食用不但不相克,还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板栗属于坚果类,淀粉含量很高,并不像核桃、榛子、杏仁等坚果那样富含油脂,难以消化。同时,板栗还富含膳食纤维,营养价值很高。在秋冬季,板栗和牛肉一起炖着吃,对脾胃功能较弱的人来说非常适合,而健康人食用则能强身健体。不过食用时一定要控制量,比如进食牛肉每次不要超过2两,板栗六七粒即可。
7、牛奶与果汁
相克理由:牛奶和果汁兑在一起喝,牛奶中的蛋白质会与果汁中的果酸和维生素C相遇而凝固成块,影响消化吸收,而且还会使人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点评:牛奶中的蛋白质遇酸沉淀是很正常的事。胃酸比橘子汁要酸得多,如果遇酸沉淀就不吸收,牛奶岂不是没有被吸收的希望了?
8、豆浆与鸡蛋
相克理由:鸡蛋中的黏液性蛋白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会产生一种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
点评:大豆中确实存在胰蛋白酶抑制剂,它不仅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还可能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但是,胰蛋白酶抑制剂耐热性差,只要加热时间足够长,就会被破坏。
任何食物中的蛋白质与人体需要的蛋白质之间,都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人体对食物中所含蛋白质的生物利用度。将不同来源的蛋白质混合食用,有助于产生蛋白质互补作用,使蛋白质利用率得到提高,从而减少了蛋白质被分解、代谢,也减少了含氮物质的产生,减轻肾脏负担,对身体十分有益。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