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饮食要四多
1. 多补充热源食物,增加热能的供给。
这样的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其中尤其应考虑补充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鸭肉、鸡蛋、鱼、牛奶、豆制品等。
2. 多补充含蛋氨酸和无机盐的食物,以提高机体御寒能力。
蛋氨酸通过转移作用可提供一系列耐寒适应所必需的甲基。寒冷气候使得人体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谢加快,而合成肌酸及脂酸、磷脂在线粒体内氧化释放出热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酵母、乳制品、叶类蔬菜等。另外,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饮食中无机盐缺少有关。所以冬季应多摄取含根茎的蔬菜,如胡萝卜、百合、山芋、藕及青菜、大白菜等。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人体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补充钙也可提高机体御寒性。含钙较多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虾皮、海带、发菜、芝麻酱等。
3. 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以防口角炎、唇炎、舌炎等疾病的发生。
寒冷气候使人体氧化功能加强,机体维生素代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容易出现诸如皮肤干燥、皲裂和口角炎、唇炎等症。所以在饮食中要及时补充维生素B2,它们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鸡蛋、牛奶、豆类等食物中;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则包括动物肝脏、胡萝卜、南瓜、红心红薯等食物;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4. 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对机体进行适当调理。
可选食:粳米、籼米、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谷豆类;韭菜、香菜、大蒜、萝卜、黄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鸡肉及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桂圆等水果。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参酒或黄芪酒1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炖母鸡、精肉、蹄筋,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
护好身体6部位温暖整个冬天
头
脆弱指数:★★★★
洗完头发马上吹干
中医说头部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全身的阳气都从头部升发。
许多女性喜欢在早上洗头,头发未干就出门,这是非常错误的,殊不知湿头发被风一吹,头皮的血管收缩刺激神经,会迅速引起头疼。长期如此的话,头上的湿气很容易进入身体,使身体受寒,头部血液受寒凝塞,压迫头部血管造成偏头痛。
专家提示:早上洗发要吹干了再出门,晚上也要等头发干了再睡。出门最好再选个漂亮的帽子戴上,这样全身都会暖和了。
颈
脆弱指数:★★★★
女人颈部最怕冻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在冬季,如果不穿高领衣服,稍有点寒风钻进脖子里,全身都会打冷战。因此,颈部最怕冻。
尤其现代人都长时间用电脑,容易造成颈部肌肉僵硬,如果加上冬季风寒袭击,背部就会受凉,肌肉容易痉挛、疼痛,这种疼痛会放射到肩上区、肩胛区,出现头痛、头晕、反复落枕和颈椎病等。
专家提示:即使你有个漂亮的脖子,冬天在室外,还是藏起来吧。系条围巾、丝巾,不仅能保暖,还能消除脑疲劳,缓解在冬季容易加重的高血压、心血管病、失眠症等。
手
脆弱指数:★★
皮手套不如绒手套
都说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它最容易暴露女人的年龄和生活状态。
冬天来了,女性的手也成为寒冷天气攻击的对象,所以冬天洗手后一定记得抹上护手霜,而且出门要记得戴手套。
专家提示:从保暖和舒适的角度看,柔软的绒毛手套比皮手套更好。绒毛手套可随手的大小伸缩有弹性,而皮手套,要么宽松不方便用手,要么太紧影响手指的血液循环。
擦抹护手霜是冬季护手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你已经成了“主妇手”,不妨涂上乳液乳霜后戴上手套,或者以保鲜膜包裹双手数分钟,以加强吸收滋养。
皮肤
脆弱指数:★★★
洗澡不要使劲搓
几乎所有的女性都喜欢干净,所以洗澡的时候,除了用沐浴露之外,很多人还会用些磨砂膏,或拿搓澡巾狠狠地搓得皮肤红通通的才罢休。
另外,冬天很多女性喜欢泡温泉,泡温泉对身体很有好处,可以改善身体的微循环。但是温泉也要泡得适度才好,一个月泡两次就可以了,泡温泉的时候5~10分钟就要起来休息一下。
专家提示:冬天洗澡不用洗太干净,因为冬天皮肤很干燥,揉搓会损伤皮肤表面天然的保护层,引起皮肤瘙痒等。所以冬天洗澡,在浴花上滴点沐浴露打出泡沫就可以了,不要老想着把身上的油脂洗得一点不留。
冬天护肤内部调养也很重要,可以吃一些甘润滋阴的食物,起到养阴血、滋润皮肤的作用,例如,黄绿色的果蔬、坚果等。还可以给自己炖些富含胶原蛋白的润肤汤,比如猪蹄汤、骨头汤等。
腰腹
脆弱指数:★★★★★
“护腰”束腰又暖腹
即使在下雪天,也有美女们穿个短棉袄就出门,这样的打扮,最受累的就是腰腹部了。要知道,腰部是女性非常重要的部位,生殖系统中的子宫、盆腔都在这里,腰腹受凉,很可能会引起一些妇科的问题,严重的还可影响生育。
专家提示:冬天还是尽量选择一些长款的毛衣、棉服或羽绒服等。如果实在喜欢短款,那也不妨加个“护腰”,现在市面上可以买到有弹力的护腰,穿在里面既可保暖,还能塑形,可以约束你的坐姿和走姿,保持收腹提臀的姿态,避免走路下沉和长小肚子。
脚
脆弱指数:★★★★★
每天给脚“吃”补药
懂得呵护自己的女人,睡觉前泡脚是必修课,因为中医里把泡脚看得像吃补药一样,非常滋养女性。女性是阴柔的体质,天生容易脚发凉、血液循环不好,而脚是身体里离心脏最远的部位,最需要温暖的呵护。
同时,冬天如果把脚泡舒服了,还能改善脚跟干裂等问题,因为泡脚可以改善脚部的微循环,脚部皮肤能够被充分滋养。
专家提示:泡脚可不是拿热水随便泡几分钟就了事,也不是要拿很烫的水烫得脚板通红。事实上,泡脚泡得大汗淋漓并不养生,特别是冬天,中医养生讲究要“收藏”,所以不宜出汗,让身体开泄太多。正确方法是用40℃左右的水,泡到背心微微有点冒汗就行了。
泡脚的时候,不妨加点“料”。比如加点花椒、干姜可以温经通络,加点红花、当归可以帮助活血,用量上也可以随意些,每次抓一小撮就可以了。现在市面上有一些泡脚用的中药泡腾片,如果是活血温经功能的,也是不错的。
靴子圆头厚底最养脚
冬天穿鞋,鞋底不要太薄,因为地面寒气重,太薄的鞋底往往不能隔离地面的寒气,容易凉着脚跟。又尖又窄的鞋子,容易挤压脚尖,本来脚尖的血液循环就是最差的,再被鞋子挤压,就更加容易冻伤了。
专家提示:冬天选择圆头、鞋底厚的靴子才是最养脚的。现在很多女孩子喜欢的雪地靴,就是非常有益脚部健康的,既舒适又保暖。
说到脚,不能不顺便提一下膝盖,美女们都喜欢穿裙子配靴子,中间露出光光的膝盖,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膝盖部位没有肌肉和脂肪来御寒,寒气很容易侵犯到它。因此冬天出门的时候最好戴个护膝。
冬季养生十防
一防跌倒。
下雪天,防滑、防跌、防撞对老人来说最重要。
二防中风。
老人血管弹性差,气温急剧变化会带来血压波动,引发中风。
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多,导致全身血管收缩。同时,气温较低时,人体排汗减少,血容量相对增多,这些原因都可使血压升高,促发脑溢血。因此,首先要重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原发疾病的治疗,其次注意发现中风先兆,如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
三防心脏病。
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隆冬季节与冬末初春为急性肌梗塞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其原因除了气温偏低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引起血管收缩外,寒冷还能增加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冠状血管。此外,病变的冠状动脉对冷刺激特别敏感,遇冷收缩,甚至使血管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应重视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服、被褥,以防寒冷侵袭;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药物。
四防消化道溃疡。
寒冷是胃溃疡的诱发因素,连日来医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病人明显增多。
这时由于寒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在副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下,致使胃肠凋节功能发生紊乱,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刺激胃粘膜或溃疡面,使胃产生痉挛性收缩,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胃病复发。因此,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日常膳食应以温软淡素、易消化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食生冷,戒烟戒酒,还可选服一些温胃暖脾的中成药。
五防呼吸道疾病。
包括感冒、咳嗽、肺炎等。
六防煤气中毒。
利用煤气洗澡或用煤炉取暖,都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七防虚脱。
老人长时间用热水洗澡,很容易发生虚脱而晕倒。该院内科门诊主任李奇凡提醒,此时应让虚脱者平卧,并口服温盐水。
八防晨练病。
天气寒冷时一些老人坚持早锻炼,因身体未适应露天环境,很容易发生心慌、胸闷或低血糖反应。
九防烫伤。
用热水袋给老人或婴儿取暖,因他们对温度不敏感,很容易发生烫伤。
十防不当御寒方式。
包括门窗紧闭不通风、钻进被窝蒙头睡等。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