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国内乳品消费的持续升温,国内乳业与进口势力的较量逐渐步向反攻阶段,在成功运作系列海外并购案之后,打破进口品牌对高端奶粉市场的垄断已水到渠成。
国产品牌纷纷借力海外
面对国内高端奶粉市场海外品牌的攻势越来越强,为顺应市场选择,“强调自身产品的安全性”,一些国内乳企纷纷开始寻求海外优质奶源“为我所用”,已逐步进入高端奶粉市场。
据著名品牌专家、国家乳品中心首席战略专家冯启介绍:“目前澳优、光明、施恩、雅士利、圣元、娃哈哈等都在选用进口的奶源。”去年5月,娃哈哈推出爱迪生婴幼儿配方奶粉,娃哈哈集团总裁宗庆后表示该奶粉为娃哈哈委托荷兰奶粉公司贴牌加工而成;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声称其近期推出的纯进口优博婴幼儿奶粉,所用原奶来自欧盟纯净牧场。
为了在品质上与洋奶粉抗衡,并购海外乳企成了许多企业脱胎换骨的捷径。它们通过控股海外奶粉企业,实现在国外落地加工。2011年3月,澳优乳业公司高层对外宣布,已出资1600万欧元收购荷兰海普诺凯乳业集团51%的股份,从而成为这家有着110多年历史乳企的控股股东,澳优此举成为我国乳品企业首次对海外奶粉企业收购第一案。2010年,光明乳业也并购了新西兰的SynlaitMilk公司,后者是当地高附加值奶粉供应商之一。
乳企布局奶粉争扩奶源
在一众品牌“出海挤奶”的同时,继续依赖本土奶源保障原料供应的乳品企业也在奶源建设上大刀阔斧。据了解,仅2007年到2010年的3年时间里,伊利集团就投资了60亿元用于奶源建设。随着消费者对牛奶品质要求的日益提升,伊利率先提出发展“现代化奶站+个体牧场+养殖小区+牧场园区”的奶源基地建设新模式,这意味着伊利奶粉产品线实现了奶源采集全过程无菌生产的“绿色通道”。近两年来,伊利婴幼儿奶粉凭借其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覆盖,始终保持着140%的增长率。2011年,伊利集团又计划为奶源基地建设再投入14亿元。
在“蛇吞象”整合三鹿后,三元成为国产奶粉新势力。近日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钮立平宣布:“今年计划投资10亿元用于奶源基地建设,规划每一个工厂都配备一个奶源基地”。
有意鲸吞惠氏的蒙牛乳业2011年年中报告也显示:“本集团年内在奶源支持及建设方面的投入约人民币7―9亿元,用于参股大型牧场及投资建设现代化牧场设备等多种途径,”并透露,“计划未来5年投入33亿元用于奶源建设。”
“奶粉市场有巨大的刚性需求。未来几年中,我国的婴儿出生人数每年将达1800―2000万。目前奶粉市场的年销售额在300亿元出头,未来几年将有15%-20%左右的增长空间。外界可以发现,就在光明布局高端奶粉的同时,蒙牛也在加快步伐希望能够把惠氏纳入囊中,这是一块谁都不愿意轻易舍弃的肥肉。”著名乳业专家王丁棉说。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