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主产区东北面临的“大豆危机”今年继续发酵。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油厂低价收不到粮,高价又不敢收,大豆原料采购出现困难。据该协会统计,近期黑龙江省油脂加工企业只有少量在收购,八成以上企业仍旧停产。
记者从黑龙江省了解到,大豆主产区种植面积连续萎缩,长期自给自足的东北大豆产业开始出现供需缺口,国产大豆加工企业正面临着原料采购困难和市场丢失的风险。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认为,国产大豆种植已经不具备任何优势,国产大豆产业链正在逐渐萎缩且已经无法正常运转,多数农户选择种植其他效益较高的农作物,如此发展下去,东北大豆的供需缺口必将出现。
近年来,国产大豆种植版图和产量急剧萎缩,成为这些企业出现“豆荒”的重要原因。2010年,东北三省一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大豆播种面积同比减少10%。作为大豆主产省,去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减少560万亩,今年种植面积为5193.6万亩,又减少了1486万亩。
在种植面积减少的同时,产区加工企业因为原料采购困难和经营效益不好而大量停产。在中国优质大豆之乡黑龙江海伦市,当地最大的油脂加工厂多年来加工国产大豆只有靠国家财政补贴才可以勉强生存,无奈之下这家企业已经停产一年多。
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食用油价格不断上涨,这本是盈利的好时机,但目前企业的开工情况并未得到明显好转。哈工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公司中大植物蛋白分公司总经理刘宝林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现在开工率依旧不足,10月份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处于开工状态。
生存困境让很多企业不得不另寻出路。周思然介绍说,面对质优价廉的进口大豆,不少国内压榨企业选择到沿海建厂,沿海的港口城市建设了许多大型大豆油加工厂,多地出现了“一港多厂”的现象,而这些加工厂在享受进口大豆带来的高利润的同时也逐渐放弃了东北大豆渠道。
“豆荒”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东北豆油和豆粕的消费市场也开始发生转变。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过去东北基本上是自产自销,还有部分销往其他地区,但现在反过来了,黄淮海地区生产的很多豆油、豆粕销往东北。
王小语给记者算了笔账:黑龙江省人口为3800万,如果按照全国人均油脂消费量21公斤来计算,需要将近80万吨豆油,这最少要460多万吨大豆才能满足加工。但今年黑龙江大豆产量才600万吨,减去出省的和食用的,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大豆可供加工。现在黑龙江市场上有近一半的豆油是由省外加工进口大豆的油厂生产的。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产大豆生产、加工和消费形势,当前市场较为关注的是,国家今年将出台怎样的大豆收购政策。郭清保说,大豆临储政策从2008年开始执行,近年来玉米和粳稻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而大豆托市价格却没有明显上涨。如果今年大豆收购价格仍然偏低,明年东北大豆的种植面积可能会进一步下降,长期来看大豆原料供应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