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正到了品尝海鲜的最好时候。餐馆里的海鲜价格让不少老百姓望而却步,因此很多人转战海鲜批发市场去选购便宜实惠的海鲜。种类多,价格低,自己做既干净又实惠,这是不少人去海鲜市场购买海鲜的初衷。但个别商家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的行为,让消费者的“海鲜大餐”吃得并不舒心。为此,《生命时报》记者兵分三路对北京海鲜市场进行调查。
7两秤竟成行业“潜规则”
10月26日上午,北京南四环京深海鲜批发市场。这里是北京地区最大的鲜活水产品集散地,拥有近千家海鲜批发零售摊位。刚进大厅,记者就成为了各摊主争相拉拢的对象。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记者准备以20元每斤的价格买些鲜海白虾。摊主迅速从水中捞出一把虾,重重地扔在店铺里的电子秤上,显示价格为25元,1斤2两。
“18元1斤。”另一个卖皮皮虾的摊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边说边从池子中捞起一只活虾向记者展示。“为什么别的摊位才8元1斤?”记者有些疑惑。摊主神秘地表示:“他们卖的都是死虾,就表面几只活的,蒙人呢,我这个保证都是活的。”摊主的话让记者放下了警惕心,以25元的价格买了1斤3两皮皮虾。记者刚买完,旁边一位好心人马上提醒,:“里面猫腻不少!你回去自己称称就知道了。”
从批发市场回来,记者将海白虾倒出,“意外”地发现袋中有不少水。一称,原本1斤2两的海白虾净重不到9两,价格缩水7元。而另一袋商贩声称“保证新鲜”的皮皮虾也无一例外全部死亡。记者担心是因为回程时间长造成的,但经过有挑选经验的人士判断,皮皮虾的死亡时间绝对超过了两个小时。看来很有可能遭遇了“调包”。
10月26日下午,北京北三环京港水产品商城。听闻记者想买几只蟹,一位摊主热情地迎了上来,向记者推销起50元1斤的公蟹,说一个能达到3.5两。看到张牙舞爪的蟹,记者根本无法自己挑选,摊主拿起3只蟹迅速放到已经生锈的秤盘里,并用绳子捆上,说“蒸的时候方便”。绑好的蟹被装进一个蓝色塑料袋上了秤,1斤半,75元。“不再来点活虾?”摊主指着活蹦乱跳的虾对记者说。看到虾比较新鲜,记者要了1斤,25元。交钱时,记者索要小票,摊主却说:“我们这儿都没有小票,有问题直接回来找我。”
走出海鲜城,记者买了个小弹簧秤,当场称了一下活蟹,连袋子才1斤多一点,返回市场找摊主时,她已经不再承认。后来记者重新称了所有海鲜。原本1斤半的蟹,净重只有9两半(489克),袋子1两多(57克),绳子差不多1两(40克)。记者花掉75元,其中48.9元是蟹,5.7元买了袋子,4元买了绳子,剩下的16.4元不知去向。1斤“活”虾净重只有8两,其中4两都是死了比较久的虾,不知何时被调包。
10月27日下午,北京市东郊市场。记者走进一个售卖海鲜的摊点,表示想买一些鲜活的海虾和螃蟹。摊主指着其中一个缸说:“拿这种吧,27元1斤,保证个个都是活的。”记者说明自己想买1斤后,摊主用漏网在缸里使劲一捞,将虾倒进一个巨大的黑塑料袋。“这是1斤8两,就来这么多吧。”记者反复表示1斤足够,摊主不情愿地用手从袋中捞出一些。螃蟹的价格是50元1斤,记者选了4只,1斤4两。当记者质疑螃蟹的重量时,摊主表示,新鲜的螃蟹肉多,看起来不大但分量够。随后记者又来到售卖贝类的摊味,摊主向记者保证,扇贝、蛏子“绝对都是活的,有死的早都挑出去了。”
回家后,记者打开袋子一看,基本上只有一半虾是活的。拿掉胶袋并倒掉袋中的水,原本1斤(500克)的虾,少了将近1/4。此后,记者又对买来的其他海鲜进行称量。1斤4两的螃蟹只有1斤,这还算上了草绳。号称1斤2两的芒果贝只有9两,“2斤重”的扇贝不到1斤半,1斤半的蛏子大约为1斤1两,平均比购买时的分量少了25%左右。
记者盘算了此次暗访购买的所有海鲜,发现缺斤少两的情况普遍存在,平均1斤海鲜能少3两。
摊主自揭海鲜市场内幕
摊主小周在农贸市场做海鲜生意多年,他带着记者在市场里转了一圈,边走边披露了一些摊主们的牟利手段。
虾蟹,主要靠塑料袋和绳子赚钱。“卖虾和螃蟹,都会用到一种黑色塑料袋,袋子本身就压秤。”记者发现这种塑料袋每个重约50克。“装袋时,摊主会刻意多捞一些,一是想让顾客多买,二是可以多带些水压秤。一般来说,捞1斤虾可以带出一二两的水。”如果你觉得太多,他就会用手把虾抓出来,这样水还留在袋子里。卖螃蟹主要靠草绳和尼龙线压秤,尤其是蟹身上都会喷水,湿线绳分量不小。鲜活的虾一般会在缸的中上部游动,死虾全在缸底。不少人捞虾的时候,会把网伸到缸底一下捞上来,这样一网里一半多是死虾。“活虾30元一斤,死虾只要十几元,价格差一半。”
贝类,活的放上面。贝类容易死,一般也是死的活的一起卖。摊主会把活的、新鲜的、大个的类摆在最上面,给消费者造成错觉。“装袋的时候一把抓,下面死的就可以卖给顾客了。”摊主卖扇贝的时候,会拍一拍,告诉顾客壳能动得就是活的。“使劲拍扇贝壳的弹性容易给人带来错觉,只有那些把手拿开后,还在动的,才是活扇贝。”
冰鲜,反复冷冻难新鲜。“不懂行的人在冰鲜档最容易上当。”小周说,摊主都会称自己的鱼是当天的,其实早就不知道卖了多久。卖不完的鱼,晚上冷冻起来第二天接着卖。小周指着一个摊位卖的黄花鱼告诉记者:“这种表皮发灰没什么光泽的,至少卖了5天以上。”
死虾死蟹自有出路。问及那些在售卖中死了的虾蟹,小周说,会被一些餐馆,尤其是自助餐厅收走。“他们要货量大,买死的能便宜很多。一般我们都说螃蟹不能吃死的,有些餐馆死螃蟹照收,反正做熟了顾客也看不出来。”
内行人士给消费者支招
“调包、加水、厚包装,有些海鲜摊位是会有一些问题,但治理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不少受骗的消费者要么选择忍气吞声,要么没有在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投诉。”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原队长、食品监督方面权威谭梁表示。他提醒消费者,买海鲜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大概了解某些商家常用的“伎俩”,交易时如发现疑问应立即提出,及时识破并投诉。如果回家后才发现缺斤短两或者被调包,要保持原状第一时间带着物品找到商家对质。
中国消费者协会原副秘书长董京生还表示,在进行交易时,消费者不仅要考虑价格,还应该搞清楚种类、质量、计量等问题,要求商家提供收据或小票,便于日后为纠纷提供证据。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教授王存信表示,消费者挑海鲜时要多学些小技巧。
自带小秤保分量,塑料袋底剪个洞。要想分量足,一定要自带塑料袋和小秤,并把塑料袋底部剪个小口。装完海鲜后,控干10秒后再称。一定要亲眼看着称量过程。有些摊主的秤摆在靠里的位置或干脆在鱼缸后面,这样称量时很有可能调包。可以要求摊主当面称,自己记下秤上显示的分量,再用自己的秤或去公秤处复核一下。摊主看见带着秤的消费者,也会相对顾忌一点。
螃蟹自己挑,扇贝要靠“拍”。“买螃蟹要自己挑,只要那些拿起来张牙舞爪的螃蟹都可以买。”有时候摊主会抖抖螃蟹来证明是活的,一定要自己拿在手里,观察螃蟹是因为抖了会动,还是自己本身就能动。买虾的时候,可以要求摊主从缸的中上部捞,这些虾肯定是活的。扇贝挑选时要“拍”,一拍下去能自己顺势合上的就肯定是活的。蛏子、花蛤、芒果贝等,吐水的肯定是活的,轻敲壳能自己合上的也是活的。活鲍鱼的吸盘吸力很强,一般会紧紧吸在缸底或别的鲍鱼身上,同时,轻拍后也会缩回。
冰鲜鱼要看三部位。新鲜的冰鲜鱼有透明的黏液,有鳞鱼鳞片光亮且与鱼体贴附紧密,无鳞鱼(鲳鱼、大黄鱼等)表皮有光泽,不发灰发暗。按压时肉很紧致有弹性就是新鲜的。新鲜的“冰鲜鱼”眼球饱满凸出,眼角膜透明清亮,有弹性。不新鲜的眼球塌陷或干瘪,稍变混浊,有时眼内溢血发红。新鲜的冰鲜鱼鳃丝清晰呈鲜红色,黏液透明,具有海水鱼的咸腥味或淡水鱼的土腥味,无异臭味。不新鲜的鳃色变暗呈灰红或灰紫色,黏液较少,腥臭。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