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有机认证”还是“有钱认证”?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0/17/2011 11:14:48   来源:东方网

  因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民众对有机食品关注度逐渐增加。据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供货商给产品简单换个包装就变成有机产品,大多数有机食品根本达不到有机的标准。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称缴纳1.85万元的费用,1个月便可完成审批。

  有机食品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是目前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有机食品作为安全与品质的代名词,健全科学的生产体系,严格把关的监管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因而,对有机食品的认证,并不只是对产品品质本身的认定,更是对生产工艺与检测监管环节的认可。“有机食品”作为凝聚着品质与信心的产品,认证本身就应该具有权威性与公信力,饱含着社会责任。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有机认证”应该是价格杠杆作用之下,撬动农产品生产方式转变,以及监管模式改革的有力武器。

  遗憾的是,给产品简单换个包装就变成有机产品,市场“有机食品”泛滥表明,“有机食品”已经沦为了农产品的“洁身布”,通过洁身后的农产品,价格便是扶摇直上。比如,一盒100克的白菜苗售价18元,一斤大米卖50多元,一袋500克的红枣98元,而品质并没有实实在在的保证。

  问题“有机食品”的泛滥,实质上在恶意欺骗消费者,并涉嫌不正当竞争,严扰乱着正常的市场秩序。而失控的“有机认证”已经成为这一切了帮凶,为区区1.85万元,丢掉的是社会责任与职业良知,丧失的是机构公信力与消费者的集体信任。

  “有机认证”变身“有钱认证”,折射出质量认证监管的严重缺失,也折射出食品安全监管的严重缺位,没有了监管的认证游离于既定程序以及结果运用的制约之外,从而简化成为了花钱买标识的一场游戏。“有机认证”应当在规范认证程序的基础上,建立“认证签名”制度和追诉机制,强化认证的法律责任,谁主持认证谁承担责任;同时,加强对认证的“有机食品”的监测,建立淘汰退出机制,真正让“有机认证”不再只是一纸文书,而成为一根监管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