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CPI仍然在6%以上,就不能放松对抗通胀的警惕,也就难言货币政策的放松。 ”这是金融业内在9月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前基本达成的共识。在通胀依然高企、紧缩政策持续、地产行业去库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四大负面因素仍然困扰着市场的同时,9月CPI增速虽然出现回落,同比增6.1%,但对市场而言仍难言轻松。
做好长期通胀准备
根据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1%。其中,城市上涨5.9%,农村上涨6.6%;食品价格上涨13.4%。
对此,博时基金特定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李权胜认为,本月9日国家发改委对汽油、柴油价格的下调对于汽车、运输物流行业是利好,而且油价下调会部分缓解通胀压力。通过成本端分析发现今年涨价较多的蔬菜,其种植成本上升有限,反而是物流费用的攀升使得终端零售价格居高不下。因此,油价下调有利于部分缓解长期通胀压力。
谈到通胀形势,央行在近期发布调查显示,三季度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为16.1,创调查以来的新低,近七成北京居民认为物价较高难以接受,近半数居民预期物价上涨,近六成居民存钱养老防病防失业。
“目前仍然偏高的通胀水平,有很多刚性的因素,需要时间消化。而整体通胀水平不断上升的众多因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老百姓不断自我强化的通胀预期,老百姓越是关注通胀问题,通胀预期越是高涨,相关商品的价格上涨越难控制。”李权胜表示,国庆期间楼市成交很差,房价下跌其实是通胀的预期放弱了,“在很多人眼中抗通胀首选的房地产,随着终端销售价格节节回落的现象在全国蔓延,也佐证了市场对于通胀预期的逐步减弱。”
野村证券也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将面临长期结构性通胀。“未来几年中国的通胀将一直高位运行。预期2011至2015年期间的平均CPI通胀率在5%上下,远高于2001年至2010年的2%。7个结构性因素将推高中国的通胀,其中包括过剩劳动力的消失、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征收环境税、政府的通胀容忍度提高以及宽松的全球流动性状况。”
9月进出口增速双降
在经济数据发布的前一日,海关总署于13日发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6774.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4.6%,前三季度进出口规模已经超过2008年全年2.56万亿美元的水平。其中,出口13922.7亿美元,增长22.7%;进口12851.7亿美元,增长26.7%。贸易顺差1071亿美元,收窄10.6%。
值得引起关注的是,9月的进出口数据双双增速出现下滑,不确定因素增加。据海关统计,9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248.3亿美元,增长18.9%。其中出口1696.7亿美元,增长17.1%;进口1551.6亿美元,增长20.9%。进口和出口均出现了增速回落,其中出口环比下降2.1%,进口环比下降0.2%,且当月出口同比增幅17.1%为今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准。这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同比基数偏低,另一方面也表明外贸环境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恶化。9月,贸易顺差145.1亿美元,连续两个月回落。
记者注意到,由于市场对外围环境的担心,加上国内融资环境依然十分紧张,业内对于放松货币政策的声音建起。但物价却依然是“绑架”货币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短期看不出货币政策转向趋势,但自“十一”假日以来,央行在两周时间内通过公开市场释放出1300亿元流动性。至此,在近四个月的时间内,央行已累计通过公开市场向银行体系注入5840亿元的流动性。这种注入流动性的大手笔还比较罕见。
但是本周以来,央票发行与正回购操作双双放量,单周回笼1570亿元,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亦为数月来罕见。尽管如此,由于节后到期资金亦创下近期新高,本周延续了节前连续11周的净投放。公开市场操作放量的背后,是流动性状况的改善,目前资金利率已经回落到相当宽松的水平银行间市场资金保持继续宽松态势,其中,隔夜资金破位3%;7天资金则下跌了20个基点,加权平均利率水平向3%靠近。
新兴市场制造业堪忧
放眼全球市场,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师简世勋指出,总体而言新兴市场抗通胀之役已见成效,重心转向保增长。而第三季新兴市场产出增长减弱,制造业尤其堪忧。
数据显示,2011年第三季,汇丰“新兴市场指数”(EMI)再度走弱,虽未及2008/09年金融危机期间那般低迷,但已触及9季的低点;而制造业表现尤其疲弱。最新数字显示,制造业全面收缩,而服务业则仍在扩张,但增速已大幅减慢。企业的经营活动趋弱,情况堪忧。
简世勋认为,通胀压力的减轻,为政策提供了少许回旋的余地。部分新兴市场仍然存在过度通胀,因此,当地央行在推出大幅刺激措施前,仍需三思。不过,在许多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松动,显示此前的抗通胀措施大致已奏效。通胀受控,不仅要归功于加息政策,在部分情况中,与“量化紧缩”的成效也有关系。
不过,切不可因通胀压力的减退,就断言新兴市场即将推出规模堪比2008、2009年的新一轮财政刺激方案。也许由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缘故,许多决策者会担心再次引发通胀。
“因此,指望新兴经济体的增长足以抵消发达经济体的普遍低迷,看来是愈发不切实际了。这意味着,纵然许多新兴市场的经济基本面尚好,可为世界经济提供活力,但2011年和2012年全球的经济增速仍将远低于3%,与往昔的高速发展不可同日而语。”简世勋表示。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