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日前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海水污染导致贝类重金属严重超标,而长期食用重金属超标的贝类可能对人体脏器产生危害。作为主要的贝类产品,生蚝这一餐桌美味让不少消费者“避而远之”。
一只小小生蚝的重金属超标,折射出保护环境安全与产业发展,食品安全和检测标准滞后的双重困境。
深圳市民老郑准备暂时告别自己钟爱的碳烤生蚝了。
因为日前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的《2010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10年珠江八大入海口携带入海的污染物约108.1万吨,导致部分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有专家表示,消费者常吃的生蚝铜含量超标740倍、镉含量超标90倍。
华南农业大学邹记兴教授介绍说,生蚝学名牡蛎,多在浅海中养殖,对污染物较有耐性,由于常以海水中腐殖质为食,在海水被严重污染时,生蚝体内也会有重金属沉积。
生蚝被污染的消息让不少消费者“忍痛割爱”。老郑之前在网上团购了一家位于深圳罗湖公园附近的烧烤店套餐,里面含有12只碳烤生蚝,在看到生蚝被重金属污染的消息后,他马上向商家打电话要求退订套餐。这家烧烤店的老板则介绍,最近几天他们已不再进生蚝了,“因为很少有客人再吃”。
生蚝被曝重金属
含量超标数百倍
调查显示,2010年珠江八大入海口携带入海的污染物约108.1万吨,导致部分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有专家表示,消费者常吃的生蚝铜含量超标740倍、镉含量超标90倍。
铜超标倍
镉超标 倍
740
90
一只生蚝折射
双重安全困境
一只小小生蚝的重金属超标,折射出保护环境安全与产业发展,食品安全和检测标准滞后的双重困境。
业内人士介绍,我国是亚洲贝类产品出口第一大国,2010年我国贝类产品出口量26.07万吨,在世界贝类产品出口总量中占14%。而据一些商户介绍,因为我国相关检测的部分指标远低于欧美,所以出口的贝类往往质量更好。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研究员刘述锡则表示,中国的海产品检测部分标准并非全面落后,一些指标甚至严于国外,例如我国对贝类检测镉金属的含量限制为0.1mg/kg,韩国的标准则是2.0mg/kg,但由于我国相关标准体系建立晚,在标准建设方面仍不完善,需向欧美国家学习借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贝类学会理事长张国范表示:“不少专家都曾建议,希望制订科学的安全标准,既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也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位名叫“尹若”的网友在微博上留言,一只小小的生蚝,折射了珠三角的生态困境。多年来,珠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资源环境代价,区域水和大气的污染较为严重。
据新华社深圳10月11日电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