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上海8月28日专电 一向以服务理念著称的海底捞火锅,被爆出白汤锅底“勾兑”后便饱受诟病,成为继味千拉面、肯德基、永和豆浆之后又一个被“勾兑”二字伤害的企业。消费者为何谈“勾兑”色变?这里面是否存在一些消费误区?本应是现代餐饮业走向规模化道路必备工具的标准化制作工艺,又缘何成为“众矢之的”?
勾兑、冲兑成“敏感词汇”
“海底捞的白汤锅底、酸梅汤和柠檬水是"勾兑"出来的。”媒体报道引起消费者的强烈反响,海底捞成为继味千拉面、肯德基和永和豆浆之后,又一家被“勾兑”二字“闪了一下腰”的知名连锁餐饮企业。
对此,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袁华强表示,事实上海底捞从未以任何方式宣传过骨头汤系现场熬制,且白味汤锅、柠檬水及酸梅汤均按照要求对生产厂家进行索证、索票,对部分重点产品除了厂家提供的检测报告外,海底捞还会对其重新进行送检。
海底捞“勾兑门”曝光后,某门户网站一项超过2300名网民参与的投票显示,尽管仍有41.6%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不受影响,但高达42.3%的被调查者选择将“再不去就餐”。
“勾兑门”凸显消费误区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对记者表示,“勾兑”这一词汇原本出自于白酒的加工工艺,现在被泛用,事实上这个词并没有太多的褒贬含义,本应是一个中性词。
专家分析认为,“勾兑”“冲兑”和“还原”等工艺本是餐饮企业标准化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而如今消费者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存有一定误区。
误区一:“勾兑”是商家为了节省成本。
误区二:“勾兑”一定存有食品安全隐患。连锁餐饮企业为保证品质划一,使用中央厨房浓缩汤底,在质监部门等的严格监管下,其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
误区三:“标准化”一定会带来营养缺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现代化的工艺技术控制下,经过浓缩的原液几乎已经可以完全还原汤底,还原汤底缺少的往往只是一些“气味”。
引导理性消费需多方携手
面对消费者的疑问,业界专家指出,这类事件的实质问题,是标准化工艺与消费者传统饮食习惯、消费预期之间的错位,颠覆了消费者的传统消费观念。许多人看到“勾兑”等字眼,往往不假思索认为“有害”。
“标准化和规模化是现代餐饮连锁企业的发展趋势,消费者对"现做现卖"的追求更多的是对儿时记忆中味道的留恋。事实上,采用中央厨房的加工方式既可以保障口味,也可以保障其安全性。”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郭顺堂表示,中餐在制作中经验化、复杂化,想要“同一口味”很难,因此标准化一直是烹饪界追寻的状态,也是现代餐饮发展的基石和大势所向,因此还需消费者转变传统观念,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还原汤底。
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对其产生误区情有可原,毕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前车之鉴”,让消费者对此敏感度极高,一点信息和动静都会“风声鹤唳”。这就更需要监管部门全力整治“害群之马”,尽快制定相应标准,免得让一些事件殃及池鱼,伤害我国餐饮业标准化、规模化的进程;同时,对一些企业将“还原”说成“现熬”等虚假宣传的行为必须严加惩治。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