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中里猕猴桃产业不断壮大 总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7/2011 19:55: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里镇猕猴桃产业不断壮大,现已拥有专业合作社8个,涉及农户1500余户,总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其中“中里—张沟—建新村”特色猕猴桃产业带面积达3000亩。

  猕猴桃又名猕猴梨,因一颗猕猴桃能提供一个人一天维生素C需求量的两倍多,被誉为“水果之王”。

  在雨城区中里镇,成片的三千亩猕猴桃,那绿,那势,不仅陶醉了大批的游客,而且还为游客提供了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光棍致富便是其中一例。中里镇建强村有一位光棍,在看到毗邻的名山县村民发展猕猴桃时,他想自己反正是一个人,不需要种那么多粮食,就将10多亩地全部种上猕猴桃。谁知,3年后,猕猴桃市场看好,该光棍做梦都没有想到,那不起眼的猕猴桃竟给他带来了20万元的收益。

  猕猴桃不仅让该光棍娶了妻,而且还盖起了新楼房。此事传开后对中里村民刺激相当大。从此,中里镇猕猴桃产业发展便正式拉开了序幕。

  而追溯中里镇猕猴桃的起源,主要是靠一家公司带动的。2005年,名山县一家公司率先在中里镇中里村7组种植猕猴桃,面积200余亩。在“光棍三年致暴富”故事的刺激下,村民认识到种猕猴桃比种水稻更有赚头,不少村民便开始种植。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里镇猕猴桃产业不断壮大,现已拥有专业合作社8个,涉及农户1500余户,总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其中“中里—张沟—建新村”特色猕猴桃产业带面积达3000亩。

  增收致富好路子

  猕猴桃肉肥汁多、清香鲜美、甜酸宜人,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酱、果酒、糖水罐头、果干、果脯等,并极耐贮藏,因此有着不错的市场前景。天全县有一家公司将猕猴桃开发成了果酒,在上海市场上销路非常好。

  以前,中里镇村民靠种植水稻为生,每年一亩地能产300公斤稻谷,纯收入不足千元。自从改种猕猴桃后,这种情况大有改观。建新村村委会主任陈清友说,同等面积种植猕猴桃的收入是种植水稻收入的4到5倍。建新村现有专业合作社1个,种植面积800余亩,几乎把全村的农户都纳入进去了,陈清友是合作社的法人代表。

  政府扶持村民增收

  猕猴桃属肉质根植物,极其娇贵,对土壤、湿度等生长因素的要求相当严格,湿不得也干不得,而且还需要嫁接,要不然产果率很低,日常的管理也非常重要,防病、防虫、施肥、除草,不管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猕猴桃减产甚至绝收。

  一般来说,种植的前两年是猕猴桃的生长期,第三年进入试果期,结少量的果子,第四年是成熟期,正式挂果。也就是说,前三年几乎是看不见回头钱的,只有到第四年才有可能盈利。

  为将中里镇猕猴桃产区建设成为雨城区最大的猕猴桃产业基地,中里镇党委、镇政府想方设法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绕猕猴桃种植的难题,确保了猕猴桃产业在中里镇健康发展。

  中里镇积极探索“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党建带动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已成立的专业合作组织组建特色产业党支部,利用党建平台,把各个专业合作社紧密团结起来,实现技术交流、信息共享,帮助村民提高管理水平,带领村民进入市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为解决资金问题,政府对实施土地流转的业主给予奖励扶持,同时鼓励专业合作社多渠道融资和投入。专业合作社成员中,包括村组干部、退休职工、金融单位工作人员、外出经商人员等。

  中里镇始终坚持把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抓手和突破口,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民生改善和形象提升”四大重点,结合本地自然资源条件,大力培育猕猴桃等重点产业,现已初见成效。据中里镇党委书记王加林介绍,等猕猴桃进入盛产期后,每亩产值将达到1.5万元到2.5万元,每亩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村民的生活水平将得到极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