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省采取多种措施稳定物价、保障民生,加快“菜篮子”建设,各级财政也纷纷加大对“菜篮子”建设的资金支持。记者从昨天下午召开的全省财政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今年各级财政计划安排支持“菜篮子”建设的资金将超过9.8亿元,分别用于扩大基地、设施建设、瓜菜种植、种苗补贴、冷库建设、养猪补贴等。
省财政目前已安排资金近8亿元,其中支持蔬菜基地建设7.45亿元。通过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项目,我省争取到中央资金3.7亿元,支持40万亩高标准瓜菜基地建设。通过拨付财政资金1.5亿元,带动社会投资3.4亿元,用于新建瓜菜设施大棚2万多亩。整合农田水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扶贫等资金2.1亿元,统筹用于瓜菜产业发展。拨付1500万元,对瓜菜冷库建设进行补贴。
此外,省财政安排5050万元支持生猪生产。其中,紧急拨付1000万元将生猪储备量提高到10万头;拨付2400万元发放能繁母猪补贴2.5万头;拨付1500万元对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进行补贴;拨付150万元对罗牛山增加储备500吨冻肉进行补贴。
与此同时,海口、三亚等8个“菜篮子”建设重点市县也计划在今年投入配套资金1.86亿元用于“菜篮子”建设。其中,海口市配套1345万元用于新建6265亩露天常年蔬菜基地,配套1514万元用于新建773亩瓜菜设施大棚,安排650万元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澄迈县拨出专款100万元,加快常年瓜菜示范基地建设,支持瓜菜专业合作社培育茄子、青瓜、西红柿等嫁接苗200多万株免费提供给农户种植;琼海市投入“菜篮子”资金1297万元;文昌市预算安排资金2014万元用于蔬菜生产;儋州市安排500万元用于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安排30万元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琼中县计划拨付县农业、渔业、畜牧三个单位各100万元用于种苗补贴;三亚市发放农资及种子种苗补贴5106万元。琼海、儋州等东西部市县还各自配套400—500万元,省、市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亿多元,发展生猪生产,发放能繁母猪补贴等。
全省拟建“菜篮子”生产基地2万亩
抑制蔬菜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
今年以来,在严峻的物价形势下,我省加快落实“菜篮子”基地建设。记者从省“菜篮子”工程建设督查组获悉,海南将在8个“菜篮子”重点市县建设常年蔬菜生产基地2万多亩,提升夏季蔬菜的自给能力,抑制蔬菜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确保菜价稳中有降,切实保障民生。
据悉,海口、三亚、儋州、琼海、文昌、澄迈、琼中、东方八个“菜篮子“重点市县目前在建及计划建设的常年菜篮子基地共20149亩。其中,文昌市建设一期常年瓜菜示范基地1000亩,其中核心常年瓜菜示范基地400亩,大棚100亩;琼海市计划建设200亩;琼中县计划建设90亩蔬菜大棚,已建好大棚14个,约40亩;儋州向阳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常年蔬菜生产基地面积1300亩,其中大棚110亩,已建好60亩;海口计划今年建设常年蔬菜基地33个7559亩,其中设施大棚项目12个面积838亩;澄迈县计划2012年前在全县新规划建设常年蔬菜基地1万亩。
督导组有关人员表示,我省现有规模化常年蔬菜基地较少、蔬菜自给率较低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菜篮子”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2万亩建设目标中,已建成的大棚面积共4491亩。在8个重点市县中,只有海口、儋州等少数市县有规模化的常年蔬菜基地,部分市县常年蔬菜基地面积较小,个别市县甚至没有50亩以上的成片常年蔬菜基地。根据目前本地蔬菜产量,如果按照常住人口每天1斤蔬菜计算,则除东方市蔬菜自给率为70%以外,其它7个市县都不足50%,个别市县蔬菜自给率不足20%,且8成蔬菜品种是外地品种。
此外,散户作为目前从事常年蔬菜生产的主力,设施投入不足,标准化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设施大棚利用率不高;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投入不足;这些因素也都不同程度制约了常年蔬菜生产。
督导组建议,各地在加大常年蔬菜基地建设力度和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应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超对接”等形式,发展生产,确保供应平衡,提升海南蔬菜自给率。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