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拥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才能孩子笑得更灿烂、更自信。而且整齐的牙齿不仅为孩子容貌加分,也是宝宝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要如何保护孩子的牙齿呢?掌握方法,就可以让孩子拥有一口漂亮的牙齿。
在胎儿期打好基础
别看小宝宝生出来时还没有牙齿,其实,在妈妈怀孕的第2个月,小胎儿的乳牙胚就已经开始发育。怀孕4个月时,胎儿的恒牙胚也开始发育了。等到宝宝出生时,一部分乳牙已经完成钙化,在宝宝的小牙床下扎下了根,等待着过几个月“发芽”呢!所
以,妈妈从怀孕早期开始,就要注意摄入全面的营养,多吃补钙食品,使宝宝的小牙齿发育得棒棒的,为宝宝有一副漂亮的牙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另外,怀孕期间要进行牙齿检查,如果有炎症,要在怀孕3~7个月期间治疗彻底。这样,孩子出生后和孩子亲近就不会把细菌传染给孩子了。
让乳牙占好位置,行使功能
“乳牙反正迟早要换掉的,坏了就坏了,恒牙好好保护就行!”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观点。虽然乳牙只是暂时性的牙齿,但它们的作用还是很大的。乳牙除了能让孩子正常行使咀嚼功能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们能促进孩子的面部及颌部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而且,孩子的换牙期是一个很长的过程,6岁左右开始换第一颗牙,要到12岁最后一颗牙才能换完。从第一颗牙齿长出到换完最后一颗牙齿,有长达12年左右的时间。如果孩子牙齿早早就坏掉了,牙齿就没法行使它的功能,会影响到面颊部的发育和恒牙的发育。所以,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乳牙,尤其是后面的牙,即使坏了也尽量让它为新牙占着位置。这样,新长出来的恒牙才能比较整齐。
乳牙与恒牙顺利交接
孩子开始换牙后,家长一定要经常关注孩子牙齿的生长情况,如果新牙已经长出来了,乳牙仍然牢牢地占据岗位不让位,会长成双重牙。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拔掉乳牙,为恒牙的发育腾出空间。如果孩子有多生牙,一定要尽早拔掉,以免它们占据正常牙齿的位置,使正常的牙齿从其他地方萌出,影响牙齿的排列。
还有一个对牙齿排列起着重要作用的就是六龄齿。六龄齿是在孩子6岁左右萌出的第一颗恒磨牙。它对全口牙齿有着“定位”的作用,负责确定和引导其他牙齿的排列。
六龄齿一旦因某种原因缺失,会导致前后牙齿倾斜不齐,甚至造成整排牙列错乱。所以,千万别把它误认为是乳牙而忽视它。早期保护六龄齿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窝沟封闭。
牙齿不整齐,一看家长,二看孩子
家长——喂养不当
让孩子躺着喝奶
用奶瓶喂养时,一定要注意喂养姿势,不要让孩子躺着喝奶,而应该让孩子半躺着。因为躺着喝奶时,奶瓶会压着孩子的上唇,孩子要用力吸奶,就会用下颌使劲去够,长期这么喝奶,就会形成反牙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包天”。
让孩子自己拿奶瓶喝奶
“看我们多能干,才几个月就能自己抱着奶瓶喝奶了!”一些妈妈常把宝宝能自己拿奶瓶喝奶当成他新学会的一样新本事,为此骄傲不已。其实,让孩子自己拿着奶瓶喝奶,会影响他的牙齿发育。因为孩子的力气没那么大,很容易使整个奶瓶的重量都压在上唇,上唇得不到正常发育,就会长成地包天。
长时间使用奶瓶或安抚奶嘴
孩子1岁以内都有吸吮的本能,外部惊吓、黑暗等因素,都会使孩子产生本能吸吮,这是他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这时让他喝些奶或使用安抚奶嘴,他会很快平静下来。
但是,如果孩子使用奶瓶的时间太长,不仅容易得奶瓶龋,而且会影响牙齿及牙床的发育,甚至咬合不正。
所以,孩子1岁以后,就要停止使用奶瓶,让他慢慢练习用带吸管或者鸭嘴的杯子喝奶、喝水,也不要再使用安抚奶嘴来安慰孩子。
孩子——不良口腔习惯
吃手
小宝宝吃手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可以不用管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还是频频吃手,家长就要纠正他的这个习惯了。如果孩子3岁以后还改不掉吃手的习惯,就会影响牙齿的排列。
因为吃手时,大拇指正好处在上下前牙的位置,容易形成开牙合(嘴巴闭不上)。孩子的吸吮是很有劲儿的,如果长期吸吮大拇指,长时间顶着两个大门牙,也有可能会使上门牙前突,形成龅牙。
咬嘴唇
不管是咬上唇还是咬下唇,对孩子的牙齿排列都有影响。经常咬上嘴唇,会导致下颌前凸,形成“地包天”。经常咬下嘴唇,则会使下颌后缩,上牙前凸,形成龅牙。
咬东西
老咬铅笔、毛巾等物品,会使上下牙之间出现间隙。如果老在一个地方咬物品,就会使那一处的牙缝增大,牙齿向两边倾斜,也会使上下牙不能闭合,形成局部的小开牙合。
吐舌头或舔牙齿
孩子在换牙期,因为牙齿不舒服或牙齿松动,经常会有吐舌头、舔牙齿等动作。可别小看这个小动作,舌头的力量是很大的,如果不停地用舌尖舔上下前牙,会导致开牙合。如果经常吐舌头,会使上下颌都向前移位,导致双颌前突畸形。
口呼吸
正常的呼吸应用鼻子进行,如果孩子鼻子不通气,就会用嘴来呼吸。经常这样,就会形成口呼吸的习惯。长期用口呼吸,会导致牙排列不齐或错合畸形。
tips:
●这些不良习惯如果能早期改正,大部分不会造成严重的牙颌畸形。即便已经出现轻度的牙颌畸形,在不良习惯改掉后也能自行恢复。
●如果在家无法帮助孩子矫正这些不良习惯,可以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矫正,儿童口腔科可以采取很多措施管住孩子的不良习惯。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来设计矫正措施,就像量身定制服装一
应该关注的VS不用担心的
1.要关注“地包天”,不用担心“大板牙”
孩子的乳牙都比较小,一般牙冠在4~5毫米左右。而新长出的恒牙一般都有八九毫米。牙齿一下子大了那么多,看起来当然会觉得不协调,好像孩子成了大板牙。
因为孩子的恒牙长出来后,大小和形状是定型了的,不会再变化,是适应孩子成人后的形状的。而孩子刚开始换牙时,整个面部还没有发育完成,所以牙就显得不协调的大。随着孩子颌面部的逐渐发育,你会发现原来的“大板牙”已经不显大了,而是正合适。
孩子出现“地包天”则要重视。“孩子反正要换牙,等换完后再矫正吧。”这样的想法不可行。因为等孩子12岁换完牙后再矫正,虽然牙齿可以矫正过来,但脸部的骨骼、肌肉已经定型了,改正不了,孩子的容貌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发现孩子有“地包天”的迹象,早期矫正对孩子上下颌的正常发育是有利的。
2.要关注牙科检查,不用担心换牙后牙齿不好看
在前牙替换期间,牙齿会出现一些暂时性的错合,比如下前牙轻度拥挤、门牙间有缝隙等,所以,孩子从换门牙开始一直到青少年时期,牙齿都不好看,有的显得很大,有的牙齿有缝,有的牙齿斜着长,国外把这个阶段称为“丑小鸭阶段”家长不用担心,等孩子的牙全部换完后,这些现象都会自然消失。
家长应该建立起定期带孩子到口腔科检查牙齿的习惯。每半年带孩子去检查一次牙齿,和牙科医生交流一下,如果孩子牙齿出现问题,医生能及时发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样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对孩子的正常发育有利。
3.要关注牙齿发育异常,不用担心恒牙发黄
乳牙矿化程度比恒牙低,牙齿看起来比较白。而恒牙的釉质比较厚,所以看起来不如乳牙白,这是正常现象。只要牙齿不是特别黄,就没有必要担心。
家长要关注的,是孩子的牙齿发育是否有异常。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上牙总要比下牙突出一点,突出的距离应该是3~5毫米,如果超过3~5毫米就是深覆盖;而突出的距离过窄,甚至下牙比上牙还突出,就是反牙合。牙齿在咬合时,上牙盖住下牙的1/3是正常的。
如果上牙盖得过多也不正常,医学上称为深覆合。发现孩子有这些情况,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作出适当处理。
梳理牙齿排列说法
现在随处可见戴牙箍的孩子,我们的孩子牙齿长得越来越差了!
并不是牙齿不齐的孩子越来越多,而是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牙齿越来越重视了。他们知道一口整齐的牙齿不仅会令孩子更漂亮、更自信,还会影响孩子整个面部及口腔的发育。
父母牙不齐,会遗传给孩子。
据研究资料显示,孩子牙排列不齐,有1/3的因素与父母的遗传有关。牙齿的形状、大小也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另外,如果家长有严重的反牙合,也有可能遗传给孩子。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