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关注CPI上涨,不如关注“食品领涨”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0/2011 09:59:37   来源:中国网

  8月9日,统计局发布7月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2011年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创下37个月以来的新高。城市上涨6.2%,农村上涨7.1%;食品价格上涨14.8%,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6.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6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9%。(8月9日国家统计局)

  在日前公布的CPI数据中提到: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2.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4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3.6%,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2.08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6.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6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7.6%,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9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4.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9个百分点。依据上述数据足以看出,无论是分布到具体的食品类上涨比例,还是一个占到约4.38个百分点上涨比例,食品类价格都无疑是推高CPI的一个主要因素,国内食品类价格“领涨CPI”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我国食品类价格为何连续成为推高CPI的主要因素?原因诸多。一者与CPI权重的结构性分配有关。以去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观照,2009年食品类在CPI中的权重为32.79%,居住类权重为14.69%,自有住房购买不计入指数,即使在最新调整的新的CPI统计方案中,食品类价格依然占到约30%。这样的高比例反映到CPI上必然产生对食品类价格上涨的“敏感”。二者,从当前社会公众消费现实来看,我国多数公众整体消费水准偏低,未摆脱以满足日常生活消费现实,像发达国家那样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水准并不完全具备。三者,在我国庞大的消费品市场中,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民以食为天”依然更关系国计民生。

  因此,无论从数据比例还是消费现实来看,食品类价格如何就直接关系CPI走势如何,关注了食品价格就相当于关注了CPI整体,而解决了“食品领涨”因素,也就基本解决了持续上涨的CPI走势。笔者以为,在看到保障全体社会公众“低廉优质”食品难度较大的同时,也应看到从食品类价格着手“拉低”我国CPI的可行性与现实优势。

  我国近年来对农业生产持续关注和重视,政府方面对如何增加播种面积、保障耕地供给有诸多举措,对种子、农机、化肥补贴力度也很大,这是保证食品市场供应的有利因素。另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介绍,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裕,国内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8%的安全水平,对粮价的调节能力强。我国除大豆外,小麦、玉米、大米等品种进口量很小,不足国内产量的1%。由于主要粮食品种能够自给自足,国内粮食价格变动基本不受国际市场影响。这些,也是从食品类价格调节入手并可以达到效果的利好方面。

  解决了粮食供应和价格问题,让粮食价格稳定下来,也会在食品下游产品上起到较好调节作用,如猪肉、鸡鸭鱼肉、面包、方便面、饼干等几乎所有食品的价格,都会起到一个积极的降价意义。当然,关注“食品领涨”因素并不是可以放任其它类产品肆意上涨。金融货币政策应持继续收紧态度,回笼货币资金是必然的选择;能源类价格调整,政府方面应有“让利”觉悟,应抓住当前国际能源价格尤其是成品油价格持续下跌的空档,果断下调成品油价格以释放更多的价格空间。在做好“食品领涨”文章同时,多措并举、及时应对,把我国持续上涨的CPI指数拉下来,也并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