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7月,走进位于安吉上墅乡上墅村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层层梯田从小平川一直延伸到山凹一座小水库脚下,远远望去田野里一片青绿。近前俯视,晚插的秧苗还没有完全覆盖住田面,在阳光下泛着一绺绺水光。山风轻吹,禾苗点头笑语,丰收的希望就在这片田野上。“同样是这片田,去年开展功能区建设后每亩产量达到450至500公斤,其中核心区达到600至650公斤。而在此前粮食产量每亩只有300至350公斤。”安吉硒谷水稻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长明感慨,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推动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快速高度集聚,科学育种、种植、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生产等许多现代农业新技术都派上用场了。
基础设施合理化
“上墅粮食生产功能区总面积1120亩,其中约三分之一左右是山冲冷水田,一直以来粮食产量都非常低。”孙长明介绍,山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平原地区有所不同,要因地制宜,因为耕作层比较浅,田块之间高度差比较大,不适宜搞小田变大田的规模田块整理。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进行道路和排灌渠道建设。
他用手指着梯田两侧的渠道,“你看,我们沿着山脚边分别修建了阶梯型排水渠道和灌溉渠道,将梯田与山体分隔开。渠道比较深,这样山上渗透的冷水就不会直接到田里去,下大雨多余的雨水排得也很快,水库放下来的灌溉用水经过渠道一段距离流淌后,温度稍微升高点,对秧苗生长也有利。 ”
种植全程机械化
“虽然跟平原地区比,田块小一点,但我们种植仍然采用全程机械化。”孙长明告诉记者,上墅粮食生产功能区1120亩农田,除少数农户直播晚稻生产外, 90%左右都是机插的。机插秧中有合作社的,也有合作社代插代种的。
孙长明表示,机械化插秧好处很多,能够控制播种季节,遇到雨季优势更明显;节省大量劳动力,现在请工很难,费用很高,上千亩面积,四五个人就搞定了,基本上都是合作社社员承担;抗倒伏、高产稳产;费用也很省,作业环节国家有补贴,每亩40元;病虫害轻,农药使用量很少,特别是除草剂使用要减少六七成。
育秧生产工厂化
为了解决规模化经营机插秧育秧问题, 2010年,硒谷水稻生产专业合作社专门投资数十万元,建起了一座2400平方米面积的智能温室育秧中心。据了解,智能温室育秧中心在我市还是第一家,全省也不多,可以说是填补了我市粮食生产育秧中心空白。“育秧中心的投入使用,大大缩短了育秧时间,从浸种到插种,只需要20天左右。”孙长明介绍,按照目前育秧中心生产能力,每批次育秧量可满足1500亩农田机械化插种秧苗需求。工厂化育秧通过技术处理,还能够有效控制一部分种子携带病虫害的发生。
生产管理精准化
“凡在合作社控制范围的粮食生产,都是统一种子、统一种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田间管理等。大部分农户都参加了统防统治。 ”合作社理事、农民专家程培忠介绍,在上墅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都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操作。“去年,全市晚稻病虫害防治,按照植保部门要求,平均统防统治次数为6至7次,我们上墅粮食生产功能区只防治了2次,达到同样效果。”程培忠说。防治次数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粮食产品质量更安全,对环境影响也达到最小化。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