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汤料被证实为猪骨汤精 味千拉面涉嫌虚假宣传被调查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03/2011 09:20:55   来源:金融界

  近日,味千拉面骨汤是否由粉剂勾兑,饱受质疑。味千公司对此回应,汤底确由浓缩汤料兑成,但“汤料是猪大骨原材料熬制而成”。公司官网公布了骨汤原料生产商的照片,称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是国际上连锁餐饮企业流行的做法”。昨天,记者从上海市食药监部门了解到,味千拉面汤料浓缩液的主要成分是“猪骨汤精”,尚未发现违禁添加原料。市工商部门正就味千拉面涉嫌虚假宣传展开调查。

  “骨汤门”吓跑部分消费者

  虽说味千拉面在上海的直营店超过150家,但以前想在这里吃碗拉面并不容易,经常要排着长队等位置。“骨汤门”曝光后,味千拉面还那么吃香吗?昨天晚上用餐的高峰时段,记者在味千拉面龙之梦店、味千拉面调频一店看到,虽然相邻的必胜客和肯德基如往常爆满,但味千拉面店的座位却没有以往热闹,显得有些冷清。

  “以前觉得味千拉面的口味、用餐环境都还不错,虽然是贵了点,但还是经常来吃。”正准备用餐的范先生告诉记者:但从网上看到“味千拉面所用汤底并非猪骨熬制,而是用浓缩液勾兑而成”的消息后,他觉得花那么多钱吃个面实在有点不值,以后也不会去吃了。

  据不少消费者反映,在曝出“骨汤门”之后,多家门店的客流量确实有所减少。

  “猪骨汤精”来自山东公司

  味千拉面此前曾在官网发表声明,称所用“味千白汤”是由“味千汤料浓缩液”配送到餐厅后,通过一定比例还原而成,但对于白汤原料的具体进货渠道一直讳莫如深,市食药监部门昨天就此公布初步的调查情况。市食药监部门证实:味千拉面汤料浓缩液的主要成分是“猪骨汤精”。

  据介绍,通过对味千拉面在上海的多家门店的食品进出货凭证票据进行索证索票,发现味千白汤所用汤料浓缩液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猪骨汤精”,由山东省泰安京日丸善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生产后的“猪骨汤精”被送往西盖米食品(上海)有限公司,经添加调味料、增稠剂、香精等,制成了味千汤料浓缩液,再送至上海领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经加工后配送到味千拉面在上海的各家门店。

  尚未发现汤底添加违禁原料

  “骨汤门”事件尚未平息,之后上海市质监局证实:“味千拉面”曾在2010年5月,因违规在面料中添加食品添加剂被上海质检部门处罚78万元。那么,味千汤底到底有没有添加违禁原料?

  调查结果显示,厂方提供的配料表,在国家的添加剂的标准里面是允许使用的,标识的内容应该说没有食品安全的风险。

  目前尚未发现“味千白汤”中有添加违禁的食品原料,已就味千拉面相关食品的安全性等问题开展进一步调查,其中一项就是对“味千汤料浓缩液”的成分进行抽检,调查结果将于近日向社会公布。

  针对上述情况,上海市工商局表示,味千拉面关于产品钙含量等广告内容会误导消费者,工商部门对此密切关注,并对企业涉嫌虚假宣传的问题展开调查。

  粉剂勾兑几成餐饮行规

  仅仅在味千拉面“骨汤门”后的几天,肯德基也被爆料旗下高价豆浆由粉剂冲泡,引起巨大反响。记者调查发现,肯德基醇豆浆原材料成本或不足1元,用粉剂勾兑几成餐饮行业秘而不宣的“潜规则”。

  一位就职于某知名餐饮企业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坦承,火锅浓汤往往都是用汤包勾兑水而成的,与消费者在家自己用高汤调料做,“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调查

  消费领域“李鬼”们伎俩多

  伎俩一:虚假宣传。

  从将国内产家具运到保税区“一日游”之后就将产地注明为国外的达芬奇,到以纯猪骨熬制的汤底汤料为卖点其实却是浓缩液勾兑而成、钙质含量宣传误差高达几十倍的味千拉面,虚假宣传的“浮夸病”屡见不鲜。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认为,夸张乃至“擦边球式”的广告除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更是已经形成了一种诱导性消费的模式,导致全社会对强烈刺激的追求。

  伎俩二:以次充好。

  长期以来,以次充好被认为是小店、小企业的“专利”,消费者甚至往往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名牌产品”,然而无论是曾经荣膺“免检产品”实际却销售三聚氰胺奶的三鹿乳业,还是被揭露在制造过程中存在严重违规问题的锦湖轮胎,无疑都给消费者敲响了警钟。

  网友“多多001”说:“这其中折射出的,一方面是人们消费心态上的问题,认为贵的就是好的,也不会为了一件小小的产品去和商家争个明白;另一方面则是监管部门力度不强,缺乏行业标准、片面寄希望于品牌的‘道德血液’,消费者维权困难的现状反映。”

  伎俩三:内外有别的歧视性政策。

  从全球召回“忽略”中国的“丰田召回门”到自恃强势、退货流程复杂苛刻的“宝洁漱口水召回门”,中国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在“召回维权”已经成为消费者维权重要阵地的今天,中国市场作为全球市场资源的“高地”,不应成为消费维权的“洼地”。

  一些网友认为,全球召回却唯独忽视中国市场,凸现了中国消费者在权益保护方面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也指出,宝洁公司召回问题漱口水退款流程“过于复杂”,这种自恃强势、轻视消费者的做法要不得。

  伎俩四:价格欺诈。

  继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因“阴阳价签”后,上海置地广场又被曝出存在虚构原价等行为。

  杭州浙元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轶群认为,这背后是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缺失、配套处罚措施不完善,让一些企业钻了法律的空子。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违法成本低,处罚仅仅是九牛一毛,不能很好地起到惩戒作用。

  建议

  “软硬”兼施“李鬼”无处逃

  专家分析认为,消费领域“李鬼”层出不穷的背后,不仅显示出监管部门主动性不强、消费者维权难的现状,更显示出社会诚信经营环境的缺失和“洋品牌”“鱼肉”中国消费者的“垄断企业心态”。

  杭州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傅立群表示,像肯德基、麦当劳、味千之类的“洋品牌”虽然在国外走的是廉价路线,但在中国市场打的从来就不是廉价牌,虽未形成垄断,却已然成为了高价联盟。殊不知,这些卫生、时尚、健康等冠冕堂皇的广告语背后却是破坏诚信的行业“潜规则”,是误导消费者的“虚招”,存在国内外两套标准、“南橘北枳”的变味现象。

  专家建议,要让这些“李鬼”无处可逃,需从软件和硬件方面着手。这里面,不仅需要加强宣传,促使企业加强诚信建设,引导消费者建立更加健康合理的消费观,更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更严格的行业标准以及执行更严厉的监管,同时提高法律的威慑力,倒逼“李鬼”现行,让不诚信者寸步难行。“企业应认识到合法与诚信是市场的底线,面对质疑更需坦诚面对消费者,如此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在市场长久立足。”傅立群建议,在用“硬规则”对不诚信的企业进行制约之外,也需营造一个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

  有关专家认为,应加强行政监督和消费者监督,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将不诚信的企业予以约束。通过刚性手段,使伪诈者付出应有的成本,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刘春泉建议,借鉴国外的经验,必须对不诚信企业要提高处罚力度,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加大法律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