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生猪价格一路高涨,“猪贵贵”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然而,近日南方日报记者通过深入的调查却发现,尽管目前猪价高企,广东省的种猪消费却未现大幅的增长,无论散养户还是大型养殖场,补栏的热情均十分有限。
一边是高企的猪价,一边却是低迷的补栏热情。这看起来十分矛盾。南方日报记者通过多方调查发现,养户补栏积极性不高,并非是不看好未来的猪价。近年来,散户快速退出,而大的养户却因养猪业不受地方欢迎,扩展处处受制,这才是生猪生产扩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现象猪价虽然高企种猪补栏未现大幅增长
“2007年,猪价只是高位维持了一个月;今年的猪价已经在高位运行一个多月了,现在还没有转向的迹象。”在28日召开的广东省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省农业厅巡视员陈福林说。不仅仅是官方看好猪价,业内人士也对今年的猪价普遍看好,在28日的座谈会上,多位生猪养殖场的负责人均表示,在今年年底之前,猪价将保持高位运行。
“猪价为什么会涨这么高,是因为猪少。”清远吉百利生态农庄有限公司负责人麦露说,由于2010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较低,亏损面大,养殖户补栏意愿受到影响,7月份以后虽然猪价逐渐回升,但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养殖场观望情绪明显、不敢补栏。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一些猪病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导致生猪死亡率高,也减少了生猪出栏量,直接导致了猪价的上涨。“比如说,仔猪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生猪疾病,但是今年发生得非常厉害,一些控制得不好的猪场,死亡率达到80%,”广东省农科院兽医所研究员宋长绪说。
猪少导致价高,要增加生猪的供应量,却并非可以马上实现。省农业厅畜牧处处长罗道栩表示,养殖企业从引进能繁母猪到培育出种猪再到把生猪养大,一般需要一年半的周期,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之内,生猪的供应量恐怕难以大幅增加,猪价也将维持高位。
“2007年,猪价才维持了一个月的高价,就出现了抢猪苗的浪潮,我们的种猪最高卖到2900元一头。今年却大不一样,我们的种猪最高只卖到2000块钱,而且大一点的种猪养户才要。”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山市白石猪场场长余丽明说。
全省的情况也有点相似,省农业厅巡视员陈福林说,今年猪价虽高,但并没有明显拉动种猪的消费,销量与价格都与往常差不多。
释因养猪不划算散户不断退出大户未能填补空白
一边是高企的猪价,一边补栏未见大幅增长,其原因何在?南方日报记者通过多方调查发现,最近几年,我省的养猪行业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散养户退出行业的速度超过了各方的预想,规模化养殖虽然也有增长,但是,增长速度远不能填补散养户留下的空白。这一方面导致补栏扩大生产缺乏了主体,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生猪的紧缺。
“这两年散户退出的速度恐怕是出乎政府的意料。”韶关市养猪行业协会会长刁志峰说,韶关南雄市原来是我省的养猪大县,并且大部分是散养,规模以上养殖的都是国有企业。但是这两年,南雄的散养户消失殆尽。
“为何在短短两三年间,散养户消失得这么快?”刁志峰解释说,这首先是养猪的风险越来越高,散养户养几头猪想挣钱越来越难。“散养户的信息比较封闭,猪价高的时候就追高扩养,猪价低的时候就加速出栏,而目前猪价和饲料价格波动不断,散养户的这种行为,往往导致在猪价高的时候无猪可卖,在有猪出栏的时候猪价却很低。”刁志峰说,加上现在生猪疫病越来越多,散养户的防疫能力较弱,存活率低,效益自然就差。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农民外出打工的工资越来越高,相比之下,在家养猪显得越来越不划算。”刁志峰说,他的猪场是在韶关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但是农民在周边地区做散工一天有60块的收入,而且只做7个小时。“现在房地产企业的招工广告都贴到我猪场的墙上了。”刁志峰说。
“我有一个养猪的朋友,前几天哭丧着脸来找我,要我帮他找几个养猪杂工,因为场里一下子走了5个工人。”余丽明说,现在愿意养猪的农民越来越少。“老一辈都选择出去打工了,年轻一辈就更不用说。”
据广东省农业厅的统计,2010年全省年出栏50头以下生猪养殖户数量比2009年减少了7%,产业结构性调整加快。业内人士预计,生猪散养户,可能将在两三年之内消失得七七八八。
“散养户迅速退出,留下了巨大的生猪供应缺口,而大的养殖户一时填不上这片空白,这就加剧了生猪的短缺。”余丽明说。
困境养猪企业抱怨扩大生产“心惊惊”
既然生猪市场有散户留下来那么大的市场缺口,并且我省是生猪销售大省,本省市场缺口就大,为何规模化养殖依然发展缓慢呢?
对此,多家接受本报采访的养猪企业均一肚子苦水。“现在养猪企业在各地都不是很受欢迎。”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珍芳表示,一方面,养猪场属于农业,对地方的财政和GDP贡献甚微。另一方面,养猪场所产生的猪粪或多或少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此外,出了质量安全问题还要追究地方领导的责任,出了动物疫病地方还要配套资金去处理。
吴珍芳说,在土地变得越来越紧缺的背景下,引进生猪养殖场对地方来说几乎是“赔本的生意。”“如果我是县长,我也不干。”吴珍芳苦笑着说。
“在这种背景下,养猪企业的生存变得越来越艰难。”余丽明说,既然地方不欢迎你,自然有办法让你走,比如说,不给你发排污证、不给你发环评证,或者说,今年发给你了,明年却不发给你。
“现在投资一个规模化的养猪场,一般要一千多万元。”麦露说,在这种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政策氛围下,有哪个养猪企业敢拿那么多钱去开玩笑呢?
余丽明说,现在哪里可以养,哪里不能养,不少地方政府都很随意。她呼吁各地要有一个生猪发展的规划,明确划定“禁养区”和“养殖区”,避免养殖企业无所适从。不能动不动就以环保的名义驱逐生猪养殖场。
“丁磊前几年高调养猪,现在也没见得发展得很大,这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生猪养殖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余丽明呼吁,中央和省一级应该督促各地出台“菜篮子工程”,将其纳入党政领导的考核体系,给生猪养殖留下一些发展的空间。
“政策环境不改善,没有多少企业敢大展拳脚去扩大生产,缺猪可能会成为常态。”在记者的采访中,多家企业均如是表示。 (记者 陈清浩)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