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杨红兵:消除物价上涨之痛需标本兼治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29/2011 10:04:16   来源:中工网
去年到今年,CPI指数一路上扬。随着物价上涨,消费者手中的现金与去年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缩水。一年当中,相同的钱带来的生活品质却不同,记者以3户普通家庭为样本,借他们的账本来看看一年间,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变化。(据近日《西安晚报》)
  
  老百姓的生活究竟发生怎样变化,手中现金如何缩水,一年之中肉价涨了一倍多,肉价涨得“肉疼”,一百元现金一年间少买七斤鸡蛋,少买了24斤苹果,少买22斤西瓜。总之,一样的钱买的东西明显少了,经济学上叫物价上涨或是通货膨胀。
  
  此轮物价上涨,推动因素有四方面,一是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加大投资,造成货币超发;二是灾难性气候频发,譬如旱灾涝灾,直接影响蔬菜价格上涨;三是劳动力成本增加,一些用工比较多蔬菜、粮食、肉类生产成本上升较多,形成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四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牵动农业生产资料的上涨。
  
  物价上涨来势凶猛,已经超越了人们的心理预期,这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已经成为今年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可见稳定物价既是稳定经济全局的需要,也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保障。
  
  强调稳定物价的重要性凸显中央保稳定、保民生、保增长的坚强决心。从政府出台的调控和监管物价的手段看,目前主要采用了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于必要的行政手段,采取综合施策、重点治理的办法。当前,虽然许多商品价格还在较高的位置徘徊,调控成果还不够稳固,但居民主要消费品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已经相对缓解。
  
  如果说政府加强调控和监管是稳定物价的治标之道,那么治本之策是给企业和个人消费减税,给工人涨工资,给低收入人群发补贴,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与国际上通胀相比,此轮物价上涨并不算最严重,但许多人都节衣缩食,感觉“肉痛”,说明百姓抗通胀的能力偏弱。这里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是我国的恩格尔系数还很高,食品消费还是近一半人的主导方向;二是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在这种语境下,农产品价格上涨,老百姓反应就相当强烈。如果通过减税,并给工人涨工资,使工资涨幅大于物价的涨幅,那么老百姓就有足够底气去抗通胀压力。因此,一方面国家要通过经济政策回笼超发的货币,二是要逐步对企业和个人消费减税,三是通过严厉的立法确保工人的最低工资权利不受损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城乡的可支配收入。
  
  另外,完善各种保障体系,纾解百姓后顾之忧,让老百姓敢花钱,要建立低收入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与消费物价植树挂钩的联动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支出,降低老百姓的生活消费成本,譬如大幅度提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投入,铲除这三座盘踞在老百姓头上的大山。唯此,老百姓才不会按住口袋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