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老黄买的3袋葱里藏了2瓶矿泉水小贩的做法让他很生气
你买菜时遇到过类似“潜规则”吗?小贩这么做值吗?请跟我们说说
河南商报记者仝存瑞宋晓珊
一瓶550毫升的矿泉水售价一元,一斤小葱两元。
卖葱的小贩,在售出的32斤葱里,藏了两瓶矿泉水,多挣了2.4元。这让卖热干面的老黄愤怒不已,“钱很重要,但不能因此坏了生意人的良心”。
事件
买了3袋葱
里边被塞了两瓶水
老黄在郑州市花园路与广电南路交叉口附近开了家热干面店。每天早上,他都会去陈寨蔬菜批发市场,购买店里当天需要的青菜。
他买菜,不固定商户,主要看哪家的菜外形、颜色更好。
7月19日早上7点左右,老黄和往常一样去买菜,这次他相中了市场门口一个三轮车上的小葱。
卖菜的是40多岁的两口子,车上的小葱品质不错,而且已经分别用塑料袋子包装好了,拎上就能走。一番讨价还价,老黄以每斤2元的价格,花64元买了3袋葱。回到店里后,旁边厨具店的张先生两口子帮老黄择菜。
张先生打开装葱的塑料袋,把一捆葱拿出来放在地上摊开后,里面竟然露出了一瓶矿泉水。
张先生赶紧帮老黄把另外两袋葱打开,又发现了一瓶矿泉水。
“这不就是滥竽充数嘛,想赚钱想疯了。”张先生接连感叹说,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不能为了一点儿钱,把生意人的根本都丢了。
算账
用水代替葱
小贩多赢利2.4元
当天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老黄店里,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店前择菜。地上散开的葱上,摆着两瓶矿泉水。
这两瓶水,一个瓶子上贴着标签,写着今生源饮用纯净水,净含量550毫升的字样,另一瓶上面则没有标签。
老黄拧了一下瓶盖,发现瓶盖还没被打开过。不过掂起瓶子朝下时,里面的水就从盖子的缝隙处流下来。“还是一瓶没打开的水,不过质量肯定不咋样。”
以市场上零售价为准,一瓶550毫升的矿泉水售价一元,一斤小葱的价格为两元,而一瓶550毫升的矿泉水重1.1斤。也就是说用同等重量的矿泉水代替小葱,小贩可赢利1.2元。
在与老黄所做的这单生意里,卖葱小贩总共多挣了2.4元,对此老黄很是鄙夷:“有往菜里放水的工夫,还不够费事呢。”
“钱重要,但不能为了钱坏了生意人的良心。”黄先生说,他和卖菜的小贩都是做小生意的,生意虽小,却不能丢了做人的原则。
核实
“往菜里加水,这个据说很常见”
对于这次遭遇,老黄表示并不奇怪,因为“屡有发生”。他之前也遇到过两次。
去年冬天,他在陈寨蔬菜批发市场买了一大袋子青菜,回店后发现里面塞了个2升的大饮料瓶,瓶里装满了水。“那时候青菜贵啊,一斤快4元了,因为那瓶水,多拿了十几元。”
今年早些时候,他又遇见了类似的事,“也是买青菜,里面装了两瓶矿泉水。”
对于老黄的遭遇,在人民路上一家属院内卖菜的小丽夫妇表示:这太常见了,以前从市场批发丝瓜,40斤重的箱子里能塞6瓶矿泉水。
昨日上午,郑州市工三街菜市场上,两个菜摊的摊主均称,批发丝瓜时,不管是从外地还是本地进的货,经常能在箱子里见到装着矿泉水的瓶子。
至于原因,这两名摊主的解释也一样,运青菜时如果温度太高,菜的色泽和外形会不好看,“把矿泉水冻成冰,装在箱子里,能起到保鲜的作用,冰化后自然就变成水了。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批发商为了多挣钱,给菜增重。”
互动
为了2.4元,丢了诚信值吗?
为了多挣2.4元,往葱里藏水,你觉得这么做值得吗?
对此,市民邓先生称,自己都是从菜摊上买菜,以前还没听说过这种事情。“如果是为了多挣钱,这样做挺不厚道。”
市民范先生认为,葱贩这种做法不像是用冰块给葱保鲜,就是想多挣点儿钱,“心情可以理解,做法不可取。”
范先生表示,采取欺诈性质的方式“不是正道”,弄不好还得不偿失,质量和服务才是王道。
相关链接
不光菜里有“水”,水果里也有
其实,除了菜贩喜欢藏水,这样的潜规则,在一些水果销售中也有。
此前有媒体报道,湖南长沙有市民在水果批发市场买整件水果时,买到“注水”荔枝。摊主称,荔枝箱子里有水是为了保鲜,“荔枝是从越南、海南等地运来的,装箱时要放冰块,到长沙就化成水了。”另一摊主则表示:“荔枝箱里有水是普遍现象,我们这行都知道。”
对此,工商部门表示,批发商对水果采取一定措施进行保存是可以的,但不能向消费者隐瞒包装箱的实际重量,否则就是触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严重的话可能就涉嫌欺诈了。”
小知识
毫升为体积单位,克为质量单位,二者不能等同,必须经过换算才能得之。1毫升物品的质量G=1ML×该物质的密度ρ。
例如:1毫升水的质量为:1ML乘以水的密度1克/毫升=1克。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