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本恒的“最差论”被光明乳业收回,让人看到另一种“最差”,那就是与之相关诸多方面对消费者承担责任的意识最差,对公众权益的态度最差。
乳业专家王丁棉抛出“中国乳业标准全球最差”的观点后,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成为首个公开支持该观点的企业家。郭氏言论发表后不久,即被光明乳业代其收回。王丁棉本人向媒体表示,自己最近受到各方压力和“公关”。(7月11日《京华时报》)
又见“压力”与“公关”在发威。如果大家都不是健忘的人,应当还记得,食品专家何东平教授去年爆出“全国每年有200万吨到300万吨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消息后不久,收回了这番话。他说,“这个数字太敏感,不该以我的名义讲出来”“各级各部门领导打来电话”“压力很大”。
常言道,说出的话,如泼出的水。这话绝对了点儿,覆水固然难收,但对于不了解内情而说错的话,完全可以通过道歉的方式来挽回不良影响的。不过在中国乳业标准“最差论”这件事情上,一个是行业协会的领导,一个是知名乳品企业的领导,两人讲出的近乎自毁前程的话,难道不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光明乳业在声明中,完全将郭总裁在中国经营论坛上发表的言论,进行了正面的颠覆性的解读。譬如:“我公司总裁郭本恒……客观地讲述了目前中国乳业加工水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谈及现行生鲜乳标准符合中国国情,也还需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可此前的媒体报道中,郭本恒的表述是这样的:“我们的生奶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差”;“垃圾生产出来的就是垃圾”——两种解读泾渭分明,真不知到底是媒体“误读”了郭氏的言论,还是有人欲推翻这些言论从而“误导”消费者!
不得不说,“压力”这玩意儿很神奇。我们耳闻目睹过的许多事情,因为“压力”在暗中运用而像变魔术般呈现出另一种面目。好在,顶住了压力的人依旧存在。在“最差论”一事中,王丁棉顶住了压力,虽然他“今后将不再发表任何新观点”,但他坚称“我仍然坚持此前发表的观点”。
什么都可以改,但真相改不了。“乳业标准最差论”收回去,但乳业标准会因此而好起来吗?
可以这么说,“最差论”被收回,让人看到另一种“最差”,那就是有关方面对消费者承担责任的意识最差。这种“最差”,无法让人对咱们乳业标准跟国际接上轨,抱太大的希望。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