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黑龙江节水农业:用更少的水产更多的粮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11/2011 15:59:07   来源:《经济日报》

  6月的东北平原,黑土地上庄稼长势正旺。在黑龙江安达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的玉米示范田里,只见一条小路从田中穿过,路西的玉米一尺多高,路东的已半人高,长叶舒展,青翠欲滴。小路边还有几株玉米苗,是遗失的种子自生的,才半尺高,秆瘦叶黄。同样的种子,同样的土质,同样的光热,为何长势大相径庭?

  “左边是时针式喷灌,右边是自控膜下滴灌。我们种示范田,让农民看效果,以便大面积推广。”安达市水务局局长安玉彬解释道。

  黑龙江省拥有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4大水系,大小湖泊600多个,水源充足,为何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黑龙江省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抗旱、防涝任务都很艰巨。”黑龙江省水利厅厅长陆兵向记者道出了缘由。

  陆兵告诉记者,黑龙江省水资源有“四少四多”:

  一是腹地少,过境多。全省地表水仅686亿立方米,而界江、界湖水多达2710亿立方米。

  二是春季少,夏秋多。春季降雨不足全年15%,旱灾频发;夏秋则高达80%,常有水患。

  三是平原少,山区多。平原区耕地占全省80%,水量仅占25%;山区耕地只占20%,水资源却占75%。

  四是发达地区少,欠发达地区多。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工业走廊,人口占50%,GDP占75%,水资源只占22%;大兴安岭人口占1.5%,GDP占0.7%,水资源却占15%。

  由于存在这“四少四多”,在黑龙江省春旱秋涝、西旱东涝是常事。

  为此,多年来,黑龙江省大力推进水利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修堤防12532公里,保护耕地4937万亩、居民1340万;兴建水库877座、提水工程1707处、灌溉水井60多万眼;建成万亩以上灌区335处,节水灌溉3657万亩,旱涝保收2943万亩。尤其是“十一五”时期,全省水利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5年间累计投资357亿元,是规划投资的2倍,建设重点工程415项,新增实灌面积243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22万亩。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发布后,黑龙江省立即制订了实施意见,要求大力推进粮食安全水利保障体系建设。

  意见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新增旱涝保收田5000万亩,而膜下滴灌正是黑龙江省积极推广的节水技术之一。

  地处黑龙江西部干旱区的大庆市,计划到2012年发展玉米膜下滴灌400万亩。“为应对干旱,我们曾尝试坐水保苗、苗期漫灌、管输工程,但效果都不理想。2005年起,大面积推广喷灌,效果显著,但2007年三季连旱,发现喷灌没法用于高棵作物,于是决心发展膜下滴灌。”大庆市副市长田凤春说。

  对膜下滴灌的优势,大庆市水务局局长杨树义归纳为3点:一是高产。膜下滴灌实行两垄一平台栽培,亩保苗比常规灌溉多千株以上,可增产玉米千斤。二是增收。常规灌溉,每亩玉米纯收入约400元。膜下滴灌,每亩每年设备成本142元,地膜70元,加上种子、肥料等投入,亩均投入约700元。以单产玉米2000斤计,收入2100元,扣除成本,纯收入1400元,增收1000元。三是节水。经测算,膜下滴灌耗水量仅为喷灌的二分之一,漫灌的七分之一。

  记者在田间发现,由于地膜覆盖,杂草无法透气,全部枯死,庄稼则从预留的空隙钻出,茁壮成长。

  同一块地里,膜下滴灌的玉米比喷灌的高得多,这是为什么呢?“覆膜能保温,生长期长,苗情就更好。”黑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胥信平解答了记者的疑问。

  “今年我们计划投资150亿元,建设水利工程352项,新增节水灌溉水田100万亩、节水灌溉旱田400万亩。目前,已新增旱涝保收田513万亩,新增膜下滴灌面积106万亩。”采访结束时,陆兵告诉记者。

  用更少的水,产更多的粮,我们期待着,已然变成“北大仓”的“北大荒”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