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则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直接压力。
“加息能缓解居民对于价格预期的心理作用,缓解对通胀的担忧。”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经理赵庆明说。
蔡艳菲则表示,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对物价的影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目前造成我国物价水平不断上涨的因素比较复杂,加息对工资上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有限。要有效抑制通胀,还要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在结构性调控方面的优势。”赵庆明说。
对冲负利率 增加利息收入
7日,北京各家银行一开门就迎来了大批排队等待“转存”的储户。
“每逢加息当日,银行门口都会早早排起"转存"大军。” 工行亚运村支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银行人员介绍,由于原有的定存利率不会随着加息而提高,加息之后,很多储户就会选择到银行将原来的定存取出来并重新存进银行,按照新的利率获取更高的利息收入。
三次加息后,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达3.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6.56%。
央行的加息姗姗来迟,但杀伤力全无,为什么呢?
其一,此次加息在预料之中,并且专家及民众较为普遍的看法是,CPI达到6%或将无可避免,这个时候意味着通胀与通缩的压力同时并存,在这个背景下,超发的货币量带来的余温并未消失,相反由于最近投资市场也呈现相对疲软态势,楼市仍然是投资的最佳选择。而加息只会加大开发商的资金成本最终依然转嫁到房价中。
其二,房价松动建立在一个前提基础上,那就是开发商活命,如果开发商降价也不能缓解压力或者保命,那么铤而走险是最佳选择。加息约等于让开发商的成本间接上涨6%,相当于开发商拟降价的空间被加息封死了。还有谁会去降价呢?
其三,人们习惯于通胀与习惯于调控是一样的感受,并不因为加息就买或不买,系于买卖行为的是按揭额度。而加息似乎传递一个信息就是银根进一步紧缩,这种认识会产生两极行为,一个直接是不买,一个是由买得起变为买不起或不敢买,因为后续加息还存在。但这个影响显然都只作用于普通消费者,那些有钱人,即所谓的财富阶层,他们可以选择转换,将现金流转换为不动产,调控对他们的行为与购买力的影响非常小,甚至因为调控导致他们更激进地进入到高端楼市。
可以说,加息封死了房价松动的最后一丝希望。
链接:
年内三次加息对老百姓生活影响几何
7日,是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年内第三次加息的首日。经过三次加息,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已上升至3.5%,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今年央行连续三次加息能否有效缓解物价上涨压力,对老百姓生活有何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7日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
意在遏制通胀
能缓解居民对价格上涨的预期
“加息主要是为了抑制通胀,也表明政府对经济增长依然有足够的信心。”兴业证券分析师蔡艳菲表示。
通胀是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为5.5%,创出34个月来的新高。机构普遍预测,6月CPI有可能再创年内新高。
“加息后,转存一下,10万块钱定存一年就可以增加250元的利息。”已经排队近三个小时的张女士觉得值当。
但银行专业人士表示,并不是所有的定存进行转存都是合算的。“定存未到期而提前支取,只能按照活期存款利率给予计算利息,因此转存也将损失一部分原有存单利息。” 工行亚运村支行个贷科徐女士说。
徐女士告诉记者,超过30天的一年期定存、超过46天的两年期定存,再转存一年期和两年期定存,无法获得更多的利息收入。
持续加息有助于对冲负利率。以此次加息前,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3.25%,当前CPI以5%计算,储户实际利率水平为负1.75%左右。这意味着储户一万元的定期存款存满一年将损失175元。而今年以来,我国月度平均CPI指数高达5.2%,三次加息累积提高利率0.75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财富缩水压力。
增加房贷成本 房地产市场承压
加息是把“双刃剑”,在为百姓带来更多利息收入的同时,也给一些购房者增加房贷成本。
“持续加息带来房贷利率的提升,增加了我的还贷压力。”供职于一家国企的刘晓对记者表示,去年10月份加息之前,她申请了20年期95万元等额本息还款的公积金贷款,去年两次加息后,每个月的还款额增加了近300元。
此次加息后,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已高达7.05%,5年期以上的个人公积金贷款利率达4.9%。
以20年期100万元等额本息还款的商业贷款为例,此次加息后,每月还款额将从原来的7633.4元增加至7783.03元,增加149.6元,利息总额将多出3.59万元。
“我爱我家”房地产中介北京万泉河店业务员林先生表示,虽然当前基准利率并非历史最高,但因为以前大部分房贷利率都能享受到一些优惠,而如今银行已经陆续取消优惠,此次加息后,首套房贷款利率已远超前几年的水平。
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加息将进一步加大调控压力。赵庆明认为:“加息一方面使房贷利率上升,加重按揭负担,将导致购房者产生观望情绪;另一方面将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
国泰君安分析师周文渊表示,持续加息无疑将加大开发商的资金成本,有可能迫使开发商进行促销回笼资金,但最终能否导致房价下跌,还得看开发商供给和市场需求双方的博弈。
相关阅读:
年中加息"靴子落地" 双重压力考验楼市政策
据新华社中国人民银行6日宣布,自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次加息,此次加息后,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升至3.5%和6.56%。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此次加息在市场预期之内,而其目的也显而易见直指愈发高涨的通胀压力以及通胀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以贷款100万、20年等额本息还款为例,7月7日最新利息首套房贷基准计算,每月多还款149.63元,贷款成本总额需要多支出35912.41元。
调查:央行年内第三次加息 对楼市有何影响?
“6月份物价涨幅再创阶段新高几无悬念,加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负实际利率和管理通胀预期。此前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持续高于同期存款基准利率,也对加息构成压力。”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教授认为,中国顶着内外双重压力选择再次加息,原因有两个:一是通胀压力较大,价格水平高涨;二是包括房地产、投资品在内的资产价格泡沫比较严重,并且有蔓延的态势。
其实,作为基准利率的风向标,公开市场已经提前两周释放了加息信号,这也导致市场对年中加息一次的预期十分强烈。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央行此次加息更多的是对货币市场利率的一种“追认”,从利率环境来看,当前官方利率水平已经不低,而货币市场利率则更加高涨。加息则会缓解居民对于价格预期的心理作用。
刘元春认为,央行选择此一时点加息,也透露出两个信号:一方面说明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的方向不变;另一方面也是表明对“唱衰经济”说法并不认同。此前,市场一直担忧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硬着陆以及通胀失控的风险,进而引发货币政策可能转向的预期。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相对温和,经济增长势头依然强劲,而且通胀处于高位,加息成为必然选择。鄂永健认为,加息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成本。
不过,对于本轮加息周期是否结束,后市的加息空间,市场出现一定分歧。鄂永健认为,考虑到目前利率已经达到历史中性偏高水平,在下半年物价涨幅回落企稳、经济增速有放缓迹象以及中外利差扩大加剧资本流入情况下,年内利率再度调升的可能性很小。
赵庆明则认为,未来加息仍存有空间,未来央行对于利率工具的使用也将超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他认为,当前从国际环境来看,仍处在加息通道之中,尤其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美国的加息还未开始,但市场预期在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可能会开始加息,这样可以进一步给我国的利率政策释放出空间。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