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饮料、化妆品等日用品再度涨价
“约谈“限价”药效过新一波涨价潮涌动
在国家有关部门为稳定物价实行“约谈”、“限价”的风头过后,食品、饮料、日化、保健食品等民生用品的“涨价潮”正在暗涌。记者昨天获悉,此前一度被发改委“约谈”的洋奶粉,联合利华、宝洁等日化品,以及保健品、饮料、食用油、糕点糖果等近期纷纷实施涨价计划,上演了新一波“集体涨价潮”。
经济学专家指出,今年上半年其实各家企业均有因成本大幅上涨而产生成品提价冲动,但在国家大力维稳的调控和舆情压力下,企业们均不敢轻举妄动。而现在国内政策有放松迹象,再加上企业在承压过久之下很想转嫁压力,于是出现密集调涨现象。
■南方日报记者 欧志葵
实习生 熊汉玲
洋奶粉涨价逾一成饮料、化妆品等都在涨价
最近,民生用品的涨价潮此起彼伏,多个领域的终端产品价格犹如放闸的洪水,与上半年各家企业埋头苦干、慎言提价的局面相比,对比鲜明。
素有“一年一涨”习惯的洋奶粉,在上半年被发改委“约谈”以及政策环境压力之下,大多压制了原本于三四月份涨价的冲动。不过,近日“洋奶粉”涨价潮出现。记者昨天从市场获悉,包括惠氏、雅培、恒天然安怡、多美滋、美素等品牌婴幼儿奶粉在终端售价日前悄然上调,平均涨幅为10%—15%。其中,惠氏以新产品方式提涨,如惠氏一阶段金装爱儿乐900克从235元涨至248元,惠氏二阶段金装健儿乐从198元涨至223元。雅培则直接调价,如雅培智护喜康宝900克,从238元涨至261元。
在化妆品领域,近日雅诗兰黛中国公司也向记者证实,该集团旗下雅诗兰黛、倩碧等品牌产品上调零售价。来自市场的消息称,雅诗兰黛部分品牌产品涨幅为8%-10%。而上个月,另一日化巨头欧莱雅旗下兰蔻、碧欧泉、阿玛尼等品牌也上调了5%—8%。据悉,其他奢侈品牌如Chanel、Cartier、Hermes、Dior等也纷纷以“成本上涨”为由调价。此前,联合利华旗下力士、夏士莲等品牌洗发水也率先提价。
安利、如新、无限极、完美等保健品也加入涨价行动。记者昨天获悉,从7月5日开始,安利旗下倍立健、蛋白粉和维生素C等产品将全线提价,涨幅在11%左右。其他品牌的保健品也陆续完成调价动作,像如新的茶沛胶囊每瓶从510元涨到了525元,君沛胶囊每瓶285元涨到了305元;完美产品的涨幅2%—8%不等,无限极方面也表示,约40%的健康食品和部分护肤品已经进行了价格调整,幅度在5%—20%之间。
此外,饮料领域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卡夫、蒙牛、伊利、通用磨坊等知名品牌旗下产品也早已悄悄以“瘦身”方式变相涨价。据悉,食用油行业的四大企业“限价令”将于8月松绑,有业内人士预计,届时可能会引发食用油行业“补涨潮”。
约谈、限价压不住成本上涨压力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多家食品、日化企业均表示,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成本上涨压力。然而,在国家调控和“约谈”、“限价”的压力之下,多家企业均不敢轻言“涨价”。早前,联合利华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被发改委处以200万元的罚款。
不过,随后联合利华依然顶风涨价,在5月底旗下夏士莲、力士多款沐浴露、洗发水提涨,涨幅为10%。此举,又被部分专家视为“约谈”失效。
近期“约谈”失效的例子不断出现,今年5月份,包括惠氏、雅培、美赞臣等多家洋奶粉企业均被发改委“约谈”,洋奶粉价格稳定了一段时间,然而,最近多个洋奶粉品牌开始提涨。昨天,雅培方面表示,目前的价格政策是完全遵循中国价格法的。惠氏方面则宣称价格上涨是因为“配方升级,新品上市。”
发改委对食用油企业的“限价令”也可能将在8月份松绑。今年上半年,食用油二度被要求延期“涨价”。有业内人士认为,食用油企业的“限价令”松绑后,可能引发食用油行业补涨潮。
广东省流通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指出,“约谈”、“限价”等稳定物价的举措均是临时性,治标不治本。另有专家认为,上述临时性措施的“维稳”效力有限,若无法最终解决企业日益增加的成本压力,企业最终会进行调价动作。
预期成本还要涨企业提早涨价减压
“最近日用品、食品持续涨价,这是一个普遍的市场反应。”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认为,首先是因为通胀预期,现在许多中小企业遇到资金缺乏的问题,厂家的提价是对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提前的反应。“目前,通胀压力仍在高位,出于对6月及未来月份GDP仍将高位运行的预期,多数厂家为提前消化成本压力,于是做出提前涨价行为。他认为,通胀预期一直存在,“虽然它不是物价提升的主要原因,但仍是原因之一”。
林江进一步解释,供需关系的相互影响也是关键原因。刚性的需求一直在上升,但是供给却跟不上。例如因为国内奶粉安全事故频发,导致消费者对“洋奶粉”过分依赖,这也是“洋奶粉”和中外合资奶粉价格走高的原因。此外,流通成本高也是物价上涨的原因,现在许多流通领域的税费乱收情况比较严重。
“通胀导致企业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企业自身因为无法消化成本上涨因素,最终出现下游终端消费品企业的涨价。”经济学家叶檀指出,“目前,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影响,市场消费品的价格还会继续走高”。
她建议,要抑制通胀,需要控制泛滥的货币,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提高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洋奶粉价格的调涨,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均认为,并非完全因通胀导致洋奶粉企业利润下降,而是洋奶粉们在收获信用溢价。“今年以来,中国乳品行业的安全危机事件频频出现,最近又出现新国标全球最差事件,再度重创国人对国产乳品的消费信心,由此洋奶粉获得高额溢价,客观上反而促成它们加速扩张,并通过提价来获得更高利润。”
◆相关报道
夏粮“八连增”抑通胀添利好
我国夏粮收获已接近尾声,各地纷纷传来夏粮连续八年增产的喜讯。农业部近日宣布,夏粮增产已成定局,冬小麦实现“八连增”。有关经济专家认为,在肉价飙升、农产品价格看涨的态势下,夏粮丰收有利于稳定当前物价压抑通胀。
多灾之年实现丰产
农业部6月21日宣布,全国夏收小麦已收获3.17亿亩,收获进度过九成。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夏粮增产已成定局,冬小麦实现“八连增”。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日前也表示,今年夏粮生产面积稳中有增,预计夏粮面积达到4.15亿亩,比上年增加300多万亩,为夏粮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小麦是夏粮的主要品种,河南、山东等主产区旱情不如长江中下游严重,而且春季抗旱卓有成效,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反映,夏粮都是增产的趋势。
今年是我国农业的多灾之年。去冬今春,山东、河南、河北等夏粮主产区遭遇历史罕见旱情。农业部数据显示,旱情最重时,山东、河南、河北等8省冬小麦受旱面积达1.15亿亩,占8省冬小麦播种面积的42.4%。
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央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和抗旱浇麦的政策措施,部署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中央财政先后下达县级抗旱服务队设备购置补助16亿元、抗旱浇地直补16亿元、中央抗旱物资储备2亿元。
此外,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江西等秋粮主产区近期接连遭遇干旱和涝灾,干旱最严重时全国1.18亿亩耕地受旱,其中作物受旱面积7765万亩。随后暴雨突至,又造成了严重的涝灾,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这让民众对于因灾导致粮价上涨忧心忡忡,部分炒家更是大肆渲染,增加紧张气氛。对此,农业专家表示,持续旱情还不足以带来全国乃至全球粮价的波动。
种植成本上涨粮价仍有上涨压力
从近几个月CPI走势来看,食品是拉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1.7%,影响CPI上涨3.5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涨幅的63.6%。而粮食是许多食品生产链条上的“原材料”,夏粮的丰产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拉低通胀预期。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目前北方小麦收购价格在1.03—1.05元/斤之间,相比去年提高了约5%,这一价格也高于国家此前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但考虑到其他物价的上涨,特别是种植成本的上升,据马文峰测算,实际上小麦价格下跌了3%。
据河北某大型农牧企业统计,2010年每亩小麦的平均种植成本为588元,这一数字2011年涨至708元,涨幅超过20%。河南商丘农民刘德福说,综合算起来的话,今年小麦的成本平均每亩比去年增加了210元,达到了690元。
“今年收购量还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据马文峰分析,物价高企,农户对售价有了更高的预期“农民惜售的现象十分普遍”。但在马文峰看来,夏粮增产不支持粮价大幅上涨“后期走势主要看宏观经济情况,通胀加剧的话,粮价也会往上走一点。” 黄应来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