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指出“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科学判断,为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审时度势,谋划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产业调整和科技创新孕育并催生新兴产业发展,国际环境总体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但由于全球摆脱金融危机困扰的内生动力不足,世界经济复苏将长期低迷甚至出现波折,将影响我国外需市场的持续增长。2010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石油、黄金、铁矿石、铜等原材料价格上升和波动的势头将会持续,输入性通涨预期和我国成本性通涨波及国内市场。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日趋升级,一些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出台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法案和政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利用其比较优势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我们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严峻局面。欧美力图巩固和利用经济、科技优势对我形成强大压力,竭力维护和强化对重要产品的垄断控制,与碳排放等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制造业与经贸领域充满冲突和博弈。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预测一些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对我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日本地震海啸和引发的核危机产生的影响,对中东、中非地区出现的动荡,要认真研究,妥善应对。可以说,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极其复杂,诸多可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和困难依然存在。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足,劳动力素质提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应对重大挑战的能力日益增强,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要看到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经济总量较大,而结构和效率不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外贸依存度高,贸易摩擦频发,加之人民币汇率调整,出口导向性经济增长方式存在潜在风险。这些问题将不同程度对我们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产生负面影响,调结构、转方式刻不容缓。“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将以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作为促进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坚持统筹兼顾,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科学发展理念和方略的确定,将对国家经济社会乃至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从产业形势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的食品和包装机械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从事食品和包装机械生产的企业达7000家左右,但95%以上都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并且东西部地域分布差别大,大部分生产企业都集中在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小而多,多而不大,大而不强成为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不争的事实,与发达国家制造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重视不够,先进技术仰仗国外,高端装备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未能得到有效改观;价格恶性竞争依然存在,产品雷同和抄袭现象仍然普遍,小富即安的思想仍很严重,基础发展相对滞后,基础零配件、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和测试仪器、机加工和基础制造装备明显落后于主机发展,并已成为影响食品包装机械产品向高端升级的三大瓶颈;现代制造业发展滞后,传统加工制造业比重过大,现代制造服务业比重过低;产业增长方式较为粗放,行业的快速发展很多仍是以资源消耗为代价,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与工业发达国家同行相比差距明显等,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还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必须未雨绸缪,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善于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把握和用好机遇,学会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超前意识,思考和回答面对的新课题。
一是培育发展高端设备制造业,打造行业知名品牌,是做大做强食品包装机械行业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培育发展高端设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部署,这是基于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作出的战略决策。
高端设备制造是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包括传统制造业的高端部分,集中体现出技术上高端、居于价值链高端、占有产业链的核心部位等显著特征,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综合竞争力。我国发展高端设备制造产业的目标是通过产业升级、最终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高端产品国产化、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同时,高端设备制造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对振兴装备制造业重点突破任务的延伸与凝炼,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我们包装和食品机械行业要把培育发展高端设备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产品领域薄弱环节,为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保持可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创造必要条件。
在这一方面,我们行业的广东达意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杭州中亚机械有限公司、南京乐惠实业有限公司及温州中天昊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做的都不错,也是行业发展的典范。
二是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调整强调的是结构优化和发展质量的提升,振兴要求的是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的增强,根本是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使产品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无论是产品结构、质量品牌、规模实力、生产效率、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材料利用率、工业增加值及劳动者素质、管理工艺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特别是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出口量还很小,去年还有13.5亿美元的逆差,说明相当部分尚处于靠简单加工和靠廉价劳动力增效的产业低端,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漫长。包装和食品机械行业规模总量看似还可以,去年达1825亿元,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品利润水平很低、再加上物价上涨、成倍攀升、能源相对短缺、环保要求高等多重压力,产品原有的比较优势逐渐弱化,而比较劣势日益凸显。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产业安全和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因此,加大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的力度,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重视产品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三是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是提升我国包装和食品机械行业创新能力的坚强保障。
产业共性技术呈现为基础性、先进性、风险性、共享性的主要特征,其研发水平关系着产业科技基础、科技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目前,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共性技术研究滞后,且缺乏有效体系和机制,缺乏整体规划和政策保障,加上共性技术研究开发难度大、投入大,周期长,效益具有外溢性等特点,很难成为科研院所主要的研发方向,单个企业一般无能力或不愿投资共性技术研究,长期积累造成了对产品创新发展的瓶颈制约。近几年,为满足产业发展对共性技术的需求,我们一些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呼吁并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了对共性技术的研发,但囿于体制机制和商业利益等原因,使得其共性技术研究不能形成规模,而且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取得的效果也十分有限。我们的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要尽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创新思维观念,借国家之势,举行业之力,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共性技术成果知识产权扩散机制,共同促进科技资源开发利用和成果共享,形成推动创新、孵化及产业化的实际作用和效果,为夯实产业发展技术基础,培育发展高端设备制造业,提供创新支撑与公共服务保障。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