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中国乳业乱象源自协会暗战?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26/2011 05:56:40   来源:济南时报

  “中国乳业标准全球最差”。在经历了三聚氰胺风波之后逐渐平静下来的乳业,日前又因为正在实施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被业内专家炮轰为“全球最差标准”、“倒退25年”,再一次在社会各界关注下走上风口浪尖。

  日前,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在一个奶业论坛上对去年实施的乳业国标进行了炮轰,称中国乳品标准创全球最差标准。据了解,按现行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质含量为大于等于2.80克,而在该标准颁布前的要求是不低于2.95克。生鲜乳菌落总数以前允许每毫升50万个,现在是每毫升200万个。而欧美标准是,原奶细菌数允许最大值为每毫升10万个,生鲜奶源的蛋白质含量3%以上。他还将枪口对准伊利和蒙牛,指名道姓称这些乳业巨头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绑架了国家标准,使之倒退了25年。

  记者留意到,事实上关于乳业标准“倒退”的争论已非第一次。早在2007年初,《液体乳(液体奶)》以及《酸牛乳(酸牛奶)》新标准征求意见稿一发布,就在乳企中引发“乳业新标越改越倒退”的质疑。原因是上述两新标准将替代原有的《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两个国家标准,然而却取消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两项重要的卫生指标。对此当时不少业内专家都感到不可思议,“连咸菜都严格限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量,为什么牛奶这种日常摄入量那么大的食品却毫无限制?”

  记者留意到,自从2004年乳业发布“禁鲜令”之后,几乎每一次乳业新标准的酝酿和发布都引发过争议。“由于引发高度争议而三度‘难产’的乳业‘禁鲜令’虽然在2008年被正式取消,但其背后牵涉到的巴氏奶和常温奶两大阵营所属乳企之间的利益之争却从未停止。”一位知情人士说。

  透过此次事件,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和中国奶业协会两派之间的对弈再一次浮出水面,这是双方继“禁鲜令”之后的又一次剧烈碰撞。既然同属中国乳品行业,为何两家协会却屡屡针锋相对?

  记者了解到,上述两个行业协会分属不同主管部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上级主管是原轻工部,而中国奶业协会由原中国乳业协会与原中国奶牛协会合并而成,在业务上属农业部主管。有知情人士透露,长期以来,由两大协会统领的两大乳业势力之间分歧严重。形成了“城市型乳业”和“基地型乳业”(代表企业伊利、蒙牛等)两大派系的分庭抗礼。此前,双方曾经围绕“禁鲜令”暗战多时,乳制品工业协会代表的是主张禁鲜的一派,而中国奶业协会则是反对的一派。之所以几乎每次乳业标准出台都会引发争议,也是因为两个协会之间的博弈。这也不禁让人生疑:多种力量和利益的博弈,是否正是近十年来国产乳业频频出事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