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宁波腌海鲜6年过不了新国标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24/2011 10:46:48   来源:钱江晚报

  红膏炝蟹、咸蟹糊、咸泥螺……说起宁波菜,就不得不提这几道菜。

  宁波菜以“咸鲜下饭”闻名。向人解释这几个字的最好办法,就是请他尝尝这几道腌制海鲜。

  它们在宁波,已经传承了400多年,如今更养活80多家企业。在全国腌制海鲜市场中,“宁波制造”占了70%以上。

  然而,2005年出台的一个国家标准,把腌制食品的菌落标准提高了十倍,将80多家企业逼上了悬崖。

  6年过去了,由于技术难关尚未完全克服,红膏炝蟹、咸蟹糊、咸泥螺,这些传统食品的出路在哪里,仍是一个谜。

  一斤水七两盐

  腌制海鲜一传400年

  宁波人吃腌海鲜的习惯,至少已经传承了400年。

  宁波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食品科学研究所所长娄永江教授说,这种食用方式,最先是渔民们发明。

  “那时候没有冷藏技术,渔民们捕上了海产品,如果不直接吃,一般就放不了,后来渔民们用盐腌过的,发现口感不错,慢慢就习惯了。”

  娄教授说,当时的腌制品很咸,泥螺的盐度超过了20%,螃蟹都是用饱和盐水腌的,盐度在30%以上。

  “更有甚者,刚捕上的鱼,直接就塞到盐堆里了,还有些海鲜都是浸泡三次盐水才食用。”娄教授说,那时候,一小块鱼,就够宁波人下一顿饭。

  因此,那时候宁波人中还流传着一句话,“一斤水,七两盐”,说的就是腌制海鲜这事。

  蟹糊泥螺养活了10多万人

  全国腌制海鲜70%宁波制造

  400多年下来,宁波人吃咸泥螺、咸蟹、腌鱼等吃成了传统,也吃出了宁波菜“咸鲜下饭”的特点。

  老家在海边的周碧辉说,过去想吃腌制品,大多是自家做的。“有时候到渔民处散买,打几两泥螺,有时候,就到海边自己抓几只螃蟹,自己腌。”

  1994年,他和朋友开了一个饭店,把自家做的蟹糊、泥螺拿到了店里。一些游客吃了觉得口感不错,想带着走。

  于是,周碧辉他们开始把这些腌制品装瓶卖给游客,慢慢的,就办起了专门的食品公司。

  早期宁波一些海鲜腌制品公司就是这样诞生的。

  如今,宁波有80多家大中型腌制水产品企业,年销售额4.5亿元,相关从业人员10多万人,产量与销售额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

  一个国标整改意见

  把所有企业吓出一身冷汗

  腌制品的技术含量不高,质量要求却很严格。

  1984年,国家出台了第一个腌制食品的标准《蟹糊标准》。

  “那时候,冷藏技术还没普及,标准只要求腌制品盐度超过8%,菌落数量控制在每克细菌总数(cfu/g) 5万个以内。”娄教授说。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个标准开始修改。

  1999年,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个整改意见,准备降低盐度标准,但菌落数量标准却提高了,从原先的每克细菌总数(cfu/g) 5万个以内改为5千个以内。

  “螃蟹的活体捕上来,就有一两万多个细菌了,稍微放两个小时,细菌就成倍增长,怎么可能还会减少呢?”娄教授说,菌落数量控制在5千以内,除了醉泥螺,对于其他水产品都是“天方夜谭”。

  这个讨论中的意见,就像一个绞索,套在了所有腌制品企业的脖子上,让所有企业都感到不安。

  后来,整改意见由于遭到众多企业反对,没有通过。

  宁波的众多腌制品企业借此缓了一口气。

  新国标争议中出台

  老国标虽废犹存

  不过,对这些腌制品企业来说,好景不长。

  2003年,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受到政策层面的关注。对腌制品生食标准的讨论中,“每克菌落数量控制在5千个以内”再度被提上台面。

  2005年,国家正式出台了《腌制生食动物型水产品卫生标准》,“每克菌落数量5千个以内”成了一道硬杠杠,要求强制执行,但给了一年的过渡期。

  很多业内人把这个新国标,看作对宁波腌制水产品的“封杀令”。

  宁波一家水产腌制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回忆说,受“新国标”的影响,当时春节前一个月,销售额从去年同期的1400万元锐减到不足400万元。

  “如果严格实施‘新国标’,对整个产业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宁波市水产行业协会秘书长沈惠香说。

  2007年,由于众多企业强烈反对,国家开始重新修订标准。娄教授曾参与这次修改。

  “当时做了很多数据,交给了当时的组长,后来就不了了之。”娄教授说。

  娄教授说,事实上,目前宁波执行的仍然是2005年前的国标。

  “如果按新标准去化验,大多数企业肯定不合格,现在还属于争议期,所以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不查,查的话,也是按照老标准来处罚。”

  娄教授说,即使是最严格的日本,对生鱼片等卫生标准为每克10万个单位,比中国新标准宽20倍,新鲜牡蛎为40万个单位,比中国新标准宽80倍。对腌制海产品来说,从技术可行性来说,菌落数3~5万个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指标。

  宁波咸泥螺的未来

  期待新标准出台

  事实上,2007年,宁波科技局和宁波海洋渔业局曾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用新鲜的海产品作原料,基本做到了把每克菌落数量控制在5千个以内。

  娄教授说,据他所知,有几家企业也在尝试,而且也达到了菌落数量5千个以内的新标准。

  但考虑到成本压力、口感等问题,这些技术还不能真正适用。

  娄教授说,腌制业的未来,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新标准的出台。

  此外,就是对于水产品的基础研究不够。“我们还不知道哪些微生物是腐败的,有害的。蟹、虾等海产品,本身有多酚氧化酶,放长了会变黑,怎么抑制这个酶,目前也是个问题。”

  而怎么在保证产品口感之外,还能控制菌落数量,则是目前最难也最急需迈过的一道坎。它将决定宁波腌制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