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称内地方便面未发现塑化剂超标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10/2011 16:04:20   来源:慧聪网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6月8日公布,在抽验台湾问题食品的同时,也对内地生产的方便面、方便粉丝等18种产品进行了抽验,抽验结果显示DEHP、DINP及DBP均合格,无“塑化剂”超标问题。

  相关报道:

  塑化剂风波延烧半月台湾查“塑”激战仍酣

  961项产品,280家厂商,这是台湾卫生机构6月7日发布的最新“染塑”统计数字。自5月23日事件爆发以来,塑化剂风波已在岛内延烧了半个月,仍如滚雪球般愈演愈烈,且已波及大陆、港澳以及所有进口台湾食品的地区,成为一场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

  较真检验员揭开黑洞

  影响巨大的塑化剂污染,最初被发现竟出于偶然。

  今年3月,台湾食品药品管理部门一名52岁的普通检测员,在给某公司益生菌做例行检测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异常数据。

  虽然这项指标本不属于此次检测的范围,但较真的她还是花了2周时间,与各种物质的图谱进行了比对,最后发现这是本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塑化剂DEHP,而且浓度远超日均摄入标准600倍。

  台官方多管齐下力图“亡羊补牢”

  事件发生后,台湾当局立即采取了清查“中毒”产品、追查塑化剂流向、安抚民众、研拟修改管理条例、加强源头监控、及时发布信息等应对措施,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则已进入司法程序。

  台湾卫生部门已要求从5月31日起,凡使用起云剂的产品均须提供塑化剂检验合格证明,否则不得销售,必须下架,违者将受重罚。相关监管机构则针对全台的销售渠道进行拉网式清查。

  随着上述大规模“围剿”行动的开展,台湾检方也开始扩大追查范围,包括追查塑化剂来源,且追查重点已从已知违法添加的两种塑化剂DEHP和DINP扩大到塑化剂的全部种类(8种),并重点追查塑化剂是否用于饮料、食品、化妆品及香水中。

  为从源头加强管理,台湾卫生主管部门正研拟修改食品卫生管理法规,修正案将要求一定规模的食品业者设置食品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将加重违规罚责。

  同时,台湾环保部门正加快推进将塑化剂由“第四类毒化物”改列为“第二类毒化物”,以便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这项措施最快有望在1个月内实施。

  为避免民众恐慌,全台主要县市政府均向公众提供了免费检验塑化剂的服务。如有不在公布受污染食品之列但食用有疑虑的食品可以送检。近来,仅台北市收到的民众送检食品就数以千计。

  食品安全任重道远

  “染塑”食品层出不穷,让台湾民众谈“塑”色变之余,也产生“这场风波到底已近尾声还是刚刚开始”的疑问。

  一片喧嚣中,也有理性的声音呼吁:虽然食品业者短期内确实会受到冲击,但民众的健康更重要。为重建台湾的食品安全,业者应痛定思痛,全力配合新政策并检视自家产品品质,让危机变成转机。

  同时,岛内一些人士开始反思如何“举一反三”地维护民众健康权益。台湾成功大学最新发布研究报告称,台湾室内灰尘的DEHP含量“全世界最高”;木质地板或打蜡也会使室内塑化剂浓度变高;过度使用塑胶容器还会提高孩童气喘几率,或让女童性早熟。

  研究人员为此警告相关单位,在化妆品、保养品内应该全面禁用塑化剂,器皿则要制订“塑化剂溶出标准”,民众在生活习惯上也要避免或少用塑胶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