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在严查食品安全的背景下,这起“塑化剂”风波令人触目惊心。台湾有毒塑化剂风暴最先波及五大类食品,而后累及药品,现在连化妆品、烘焙业也可能遭到波及。
记者采访发现,我市多家台资便利店中,“台湾商品”已经消失在热销商品中,涉及塑化剂的“黑名单”产品已经全数下架。我市有关部门还对上了“黑名单”的产品实施召回,并加强后续监管。
商家改走“外国进口”路线
商家与台货“撇清关系”短短一个星期,台湾30年来苦心经营的食品安全口碑被塑化剂彻底摧毁——台湾地区全球公认的高规格食品安全标准和完备食品安全管理的体系也轰然倒塌,“安全食品台湾制造”的广告语如今迅速被“塑化”,在厦门,不少原本高举“台湾商品专卖”、“正宗台湾商品”的商家迅速调整了“战略”,改走“外国进口”的路线。
我市多家台资便利店中,“台湾商品”已经消失在热销商品中,涉及塑化剂的“黑名单”产品已经全数下架,不少便利店内空出不少宝贵的货柜,店员正忙着补上货。记者注意到,货柜上摆上了新品牌商品,不少产自大陆地区的自有品牌商品趁机“敲”开“通路营销”的门。位于我市名汇广场附近的一家进口食品专卖店外,原本在店门前就摆出“正宗台湾原产,可追溯”的台湾食品专柜,最近,专柜上的“广告”已经难见踪影。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佰芬绿色小镇等“出售健康、有机商品”的零售商已经放出了改变策略的风声。负责人沈燕元在和记者聊起“塑化剂”风波的影响时说,此前由于日本地震导致零售商大量暂停日本货品进口,正当其要调整加大对台湾商品的采购时,塑化剂事件来袭,计划不得不再次调整,原本以经营台湾绿色健康产品为主,目前扩大了经营品项的范围,以欧美或者其他地区货品做补充。
超市全面下架台品牌饮料
昨日,记者走访我市好又多、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卖场以及天虹、免税等高端超市后了解到,受到塑化剂影响,涉及台湾原产的饮料和食品大部分已经在第一时间下架,正等待接受塑化剂项目的检验,出具合格证后再重新上架销售。而对于全国禁止进口的“黑名单”台湾商品,已经全部下架等待处理。记者了解到,已经有一半以上的送检物品通过检验,正在恢复上架,而对于“黑名单”内的商品,部分商场已经开始受理退货服务。在免税商场,一位销售人员表示,近期调整了大量台湾商品,很多饮料和食品都不销售了,至于今后是否重新上架或再引入台湾新品牌商品,目前还不知道。
大嶝对台小额贸易市场是台湾商品在厦门的集中销售点,风味独特的台湾食品是这里的主要卖品。一位商家告诉记者,有关部门天天“巡逻”,要求“黑名单”上的饮料及可能含有塑化剂的饮料一律先下架检查。天天连赞农产品贸易公司是厦门从事台湾食品销售的老牌店,老板庄严告诉记者,生意受影响不小。
我市开展塑化剂专项检查
此外,目前涉及通过厦门进口的“黑名单”产品也越来越多,市民经常饮用的就有统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统一甘蔗汁饮料、统一芭乐汁饮料、统一金桔柠檬汁饮料、统一芦笋汁饮料,景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乐亦康复合乳酸菌固体饮料、乐亦畅复合乳酸菌固体饮料、沛力补复合乳酸菌固体饮料等等。厦门检验检疫局已通知相关进口商对上述产品实施召回,并加强后续监管。
据悉,我市质监局也从6月1日开始对相关的食品企业、食品衍生产品和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塑化剂”专项检查活动。检查重点是厦门饮料企业使用的添加剂。质监局工作人员对产品进行抽样,送往技术部门进行专项检测。据了解,我市须进行添加剂检查的饮料企业约有35家,质监部门表示,一旦发现问题,将立即移交有关部门查办。
质监局工作人员还根据企业事先报备的食品添加剂目录,对照企业正在使用以及库存的添加剂,检查是否存在申报品项之外的添加剂,防止含“塑化剂”的添加剂“浑水摸鱼”。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