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塑化剂事件愈演愈烈,当地几乎所有食品大厂都被卷入其中。昨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发文暂停进口10家问题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果浆、胶锭粉类产品和食品添加剂。记者了解到,广州市食安办也已向各区县及有关部门发文要求加强食品中“塑化剂”检测,目前暂未发现问题产品。至于内地食品会否也有同样的非法添加情况?有关负责人表示“尚未掌握”。
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食品专家柳春红提醒,除了人为添加,塑化剂也可能从塑料容器中迁移到食品中去,但这方面的标准和检测方法还亟待完善。
台湾地区因塑化剂引起的食品、保健品安全风波持续蔓延。截至目前,受塑化剂风波牵连的厂商已达200多家,可能受到污染的产品超过500项目,台湾地区几乎所有食品大厂都被卷入其中。
国家质检总局昨日发文,自昨日起,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果浆、胶锭粉类产品和食品添加剂。对允许进口的上述台湾产品必须凭台湾方面有资质的实验室出具的不含邻苯二甲酸酯的检验证明报检,不能提供检验证明的暂停进口。
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随之出炉,包括名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统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产品涉及悦氏运动饮料,昱伸添加剂,统一芦笋汁、统一甘蔗汁、统一芭乐汁、统一金桔柠檬汁等等。
来自广东检验检疫局的消息称,到目前为止,该局口岸没有受理过悦氏运动饮料和统一的芦笋汁进口报检。统一企业也表示已经将流入内地市场的500-600箱“有毒”芦笋汁封存,并从市面上收回了大概40-50箱的有毒芦笋汁,称已基本回收完毕。
昨日记者走访天河吉之岛、广百百货等超市,只见在售的统一企业生产的饮料都有近10种,但产地为广州或昆山,并未发现上了黑名单的问题饮料。一些市民也不时挑选统一品牌的饮料,并表示“目前不会很介意”。华润万家、家乐福等超市均表示,台湾进口饮料并不多,在自查中也未发现有上黑名单的台湾饮料销售。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柳春红:
塑料包装中或造成塑化剂污染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柳春红副教授及其同事被《食品科学》杂志接受的一篇论文称,广州市面上销售的方便面和方便米粉存在不同程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污染,“其潜在的危害显然不可忽视”。。“人为添加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从塑料包装中迁移到方便面和米粉中去的,但这方面的标准和检测方法还不完善,值得重视。”昨晚柳春红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DBP和DEHP均属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增塑剂),在塑料加工时添加,可增加塑料的柔韧性等。这类化学物质与中国刚刚在奶瓶中禁用的双酚A一样属于环境激素,它们进入人体后,可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并被怀疑与儿童性早熟有关。
2010年10月,柳春红及其同事从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随机采购不同品牌和口味的56份方便面和25份方便米粉食品作为样品。结果显示,DBP、DEHP的检出率均超过一半。
检出的这些塑化剂从何而来?昨晚接受记者采访时,柳春红表示,“方便面和米粉中测出的主要是从塑料包装材料中迁移出来的。但食品不接触塑料包装也不大现实,只能希望在包装中尽量减少添加塑化剂。”柳春红表示,根据国家标准《食品容器、包转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DBP和DEHP仅可用于接触非脂肪性食品的容器,且在塑料包装中的特定迁移量分别不超过0.3毫克/千克和1.5毫克/千克。但实验室采集样本中的DBP和DEHP含量,已经远远超过此标准。
她因此呼吁,政府应规范方便面和方便米粉生产,完善或制定相关标准,制定上述塑化剂在食品中的最大允许含量,加强监测,并开展人群暴露的风险评价;此外,生产企业要加强自律、自检,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