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只公示“食盐味精”像一种讽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02/2011 07:29:19   来源:燕赵晚报

  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自制火锅底料的餐饮单位5月底前须在显著位置公示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记者走访发现,近七成火锅店已进行公示,但公示的添加剂成分,却只有“味精”、“食盐”等简单几个字。(6月1日《河南商报》)

  添加剂公示制度执行之初就被外界质疑:一是公示不是监管,这本身就是一种形式表达;二是公示只表明使用了什么,却不说明使用了多少。添加剂的危害不仅是违法添加,更在于过量使用。

  同时,出于商业保护的需要,自制火锅底料的餐饮单位不情愿,也不会自觉公布所使用的添加物。在添加剂数量众多,甚至监管部门都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公示制度容易陷入“被应付”的尴尬。“添加剂公示制”像一根鸡肋,很难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公示之后怎么监督,相关部门又如何保证公示与实际使用的一致?二是如何保证这些添加剂本身就是合格的呢?

  公示总比不公示好,这可能是当前各方执有的基本态度。因为对于监管者来说,行业自律和公众信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两种有效手段,公示制则有可能实现两者的契合,并借此消除公众的疑惑。但“食盐味精”的公示则打破了这种美好构想,公示的虚假和敷衍更像是嘲弄,说明制度执行的乏力,也说明配套措施不到位。这不但消除不了公众的疑惑,反倒加剧了不信任。

  食品安全的根本体现在结果安全,自制火锅是否安全,恐怕还得靠检测结果来说话。即便相关企业做到了真实公布,但其配置的火锅底料本身有毒有害,那公示反倒起着保护的作用。

  对于食品安全突出的问题,相关部门强化管理和促进自律,这当然值得称道,所落实的措施也值得期待。但“食盐味精式”的添加剂公示不啻一种讽刺,需要包括监管部门在内的所有人,对食品安全的现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吸纳更多的人参与到这场攸关公众饮食安全的治理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