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有机食品认证市场乱象:只要交钱轻松变"有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31/2011 16:57:00   来源:人民网

  ● 一些认证机构管理混乱,产品的环评报告由刚毕业的无资质的学生完成

  ● 面对有机产品的高利润,不少企业开始打起歪主意,认证过程中的很多环节都能造假

  如今,“有机食品”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普通蔬菜米面等食品贴上“有机”标签,身价即刻增长5到10倍。然而,消费者花大价钱买来的这种“贵族食品”,有的却存“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据了解,农产品分为普通、无公害、绿色、有机4个等级,有机食品认证是食品质量认证的最高级别,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人工合成物质,对土壤、空气、水等环境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

  然而,《法制日报》记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调查发现,原本代表着农产品供应方面最高级别的有机食品认证,在利益驱动下日渐形同虚设,一些认证机构在给企业办理有机食品认证时,将严格的审查程序变为了“交钱拿证”。

  选购有机食品如雾里看花

  5月30日,常在超市买菜的乌鲁木齐市市民刘霞面对15元1公斤的“有机”娃娃菜、22元1公斤的“有机”彩椒、14.8元1公斤的“有机”黄瓜,犹豫许久,最终拿了1袋“有机”青菜、一盒“有机”鸡蛋和一袋“有机”大米放进购物车。

  “选择有机食品挺难的。”家住乌鲁木齐市南湖路的蔡发启告诉记者,对他们这样的普通家庭而言,有机食品无异于“贵族食品”。

  “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有机的、绿色的、无公害的,总之就是太贵了。”蔡发启说,那些有机的菜、蛋、米、面和普通的相比,到底好在哪里,还真说不清楚。

  记者在超市随机采访的其他几名消费者也同样表示并不知道何为“有机”,并表示疑虑:这些“贵族蔬菜”是否货真价实?

  消费者的疑虑不无道理。《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规定,有机产品的生产厂家想要获得有机认证,必须经过相关的审批机构审批合格,获得了有机认证之后,且在出售的每个产品上面贴上国家统一的有机认证标签和认证机构的标志。但《法制日报》记者在乌鲁木齐市几家大型商超走访后发现,有机产品普遍存在标识不清的问题。

  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广场附近一家超市的副食品区,记者注意到,标有“有机”字样的产品外包装上,有的只标注了公司的名称和一个电话;在友好路的一家超市,一款“售罄”的“有机”大米价位达到每10公斤八九十元,而负责这一区域的售货员则完全不知道这种大米的任何信息,甚至连品牌名称也不清楚。

  据了解,区别有机、绿色或者无公害产品,除了看产品是否贴有“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的绿色圆形标签外,有机食品的外包装上还必须显示有机产品的标识、产地、地址、电话等相关信息。根据规定,有机食品认证标志有效期为1年,但记者发现,“精明”的商家普遍没有注明认证的时间。

  如此“有机食品”,到底是怎样获得认证的?

  只要交钱轻轻松松变“有机”

  为了解“有机食品”的认证过程,《法制日报》记者连续两次来到位于乌鲁木齐市红山路的某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暗访。该机构一名负责人称,这里是新疆唯一一家官方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记者佯称有千亩大米需要办“有机认证”,对方回答:签订3年的服务合同,认证费用总价为12万元,可以打7折。只要企业需要,立刻就能派人去实地考察,对申报资料也可进行辅导。

  “考察没通过怎么办?”记者问。

  “放心,肯定会通过的。”这名负责人明确表态。

  “我们还有一批存货也想走‘有机’,有什么办法?”

  “有办法。等转换认证下来后,会按照亩产分给相应标签,这时可以多分一点,多出来的这部分就可以用在存货上了。”对方说。

  “只要交了钱,我们一般都可以帮办有机认证。”乌鲁木齐市某认证机构的工作人员苏燕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她在这个行业工作六七年了,她一个人每年可以完成80多万元以上的认证任务。

  苏燕说,现在一些认证机构管理混乱,产品的环评报告由刚毕业的无资质的学生完成检测,并在环评报告书上代签具有资格人员的名字。

  “要想办有机食品认证,只需要交1.5万元到2万元就可以搞定。9成的工作都由我们来操作,包通过。”苏燕说,只要谈好了价钱,通常情况下,领导就会马上通知下去,让相关人员到实地察看。

  “其实这只是走一个过场,看与不看他不管,回来后,去现场的人就开始写报告。如果去现场的人不出示报告,领导就会说‘又不要你负责,你只要出报告就是了’。”苏燕告诉记者。

  “快的话,第一阶段的审查只要两三天就会通过。随后准备各种材料,两三个月后,客户就可以顺利拿到有机转换证了。有了这个证,产品就完全可以按照有机产品销售。”苏燕说。

  “实际上,转换证只是表示产品还处于转换期,要在1至3年内按照有机产品的标准进行生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然而,消费者并不知情。其实,市场上真正的有机产品极少。”苏燕说,面对有机产品的高利润,不少企业开始打起有机产品的主意。认证过程中的很多环节都能造假。

  有机产品认证市场有点乱

  《法制日报》记者暗访发现,乌市公开声称能办理有机食品认证的十来家机构,一半以上为各种认证机构的代理商,或者挂靠在指定的认证机构招揽生意,或者自称“与认证机构关系很铁”、“保证能帮助企业拿到认证”。这些代理公司或是中介公司本身没有资格做认证,而是把业务介绍给指定的认证机构或者代理公司,从中赚取差价。

  针对认证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乌鲁木齐市农牧局农业处段副处长说,政府部门对农产品的监管,更多的是停留在初级农产品上。有机食品的认证属于深加工环节,完全是市场化的运作,这些认证机构属于资质单位,企业自主,政府部门对这一市场的监管还比较薄弱。认证行业由于机构多、竞争激烈,让人感觉“有点乱”。

  据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显示,目前全国有20多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其规模不等、背景不一,还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机构来认证所有的有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