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鳕鱼丸”配料表里没鳕鱼 食品添加剂“调”出“海鲜味”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31/2011 14:56:40   来源:凤凰网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我从超市买了一袋鳕鱼丸,可回家一看,配料表中怎么没有鳕鱼肉,反倒有猪肉?”家住瑞景的王女士近日向记者反映,她在超市里买的鳕鱼丸有些“名不副实”:配料表上写着“鱼糜、猪肉、水、淀粉、白砂糖、食盐、香辛料、食品添加剂”等十几种材料,独独看不出鳕鱼肉。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市面上名目繁多的鱼丸、虾丸、蟹棒等产品,其实多为鱼糜、猪肉和淀粉制成的仿生类食品。

  海鲜丸子配料难见实物

  昨日,在瑞景一家超市内,冷冻专柜的工作人员正向记者推荐着眼前花样繁多的海鲜丸子。记者发现,其中有两种蟹肉棒分别标价8.9元和13.8元,“同是蟹肉棒为什么价格会差将近一倍呢?”面对记者的疑问,工作人员坦率地说,“价格差别大,肯定口味不一样,价格贵的,吃起来肯定更有蟹肉味。”但记者看到,两种标价的蟹肉棒配料表中都标注着“鱼糜、猪肉、淀粉、大豆蛋白、辣椒红”等,至于蟹肉则难寻踪影。冰柜内的几种相关产品中,只有一种“蟹柳”的配料表中标有“蟹提取物”一项,但也不能等同于“蟹肉”。

  在好又多、沃尔玛等几家超市走访后记者了解到,市场上的海鲜丸子虽然名目繁多,但其中的配料主要都是鱼糜和淀粉,除了“安井”的一款“墨鱼丸”在配料表中明确标注出“墨鱼肉”,并注明“主原料:鱼糜+墨鱼肉≥25%”之外,绝大多数海鲜丸子的配料表难觅实物。

  食品添加剂“调”出“海鲜味”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大陆鱼糜制品的生产工艺是从台湾地区引进,而台湾是从日本引进的。据介绍,日本的鱼糜制品前面都有“模拟”两个字,比如模拟蟹肉棒,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但是到了台湾则称“仿蟹肉棒”,而到了大陆就直接称“蟹肉棒”了。

  “市场售价连成本都不够,怎么可能是纯鱼肉丸子呢?”经营冷冻食品生意多年的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笔账,“现在虾的市场价都要大几十元,再加调料费和人工费,要是用虾肉做丸子,一斤只卖十几元岂不赔大了?”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海鲜丸产品大多基本不含海鲜实物,虾、鱼、蟹等海鲜的味道大都是添加剂调出来的。以超市销售的“日式虾球”与“日式龙虾球”为例,两种产品配料表一般无二,均不含海鲜实物,只是添加了不同的海鲜调味剂。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超市中销售的海鲜丸子配料表中都标明了香精等添加剂成分,最多的一种产品所使用的添加剂达七种之多,但无一品牌鱼糜制品企业在产品配料中标明添加剂的使用比例。而据业内人士介绍,海鲜香精在鱼糜制品当中的使用量不得超过0.2%。

  国标缺失造成鱼糜制品乱象

  据了解,我国目前尚未出台鱼糜制品的国家标准,鱼糜制品的使用标准仅局限于《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由于鱼糜制品属于冷冻食品系列,而大多鱼糜制品企业都套用冷冻食品标准。加工中的配料、成分是各企业按各自己的企标执行的。而鱼糜制品实物检测方面目前也尚无国家标准,一些企业也就利用这些漏洞,致使海鲜丸子等鱼糜制品中不含海鲜实物成为行业内的“潜规则”。

  采访中,记者也从质监部门了解到,目前我省质监局已加强了对鱼糜制品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成分进行备案,遏制企业超范围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使用一些劣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以便从源头上控制鱼糜制品企业对添加剂的使用。但相关专家也指出,尽快出台鱼糜制品国家标准才是最终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