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召回的问题食品可由第三方机构处理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25/2011 15:18:44   来源:南方网

  5月23日起至5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就修订版《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征求意见稿有诸多亮点,其中之一就是:对被召回的食品,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后也不能重新用于食品生产和销售。若是因为标签、标志或者说明书不符合标准而被召回,采取补救措施能保证食品安全的可继续销售,但应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5月24日《新京报》)。

  面对乱象丛生的食品市场,国家质检总局能从保障民众生命健康安全出发,做到“乱势用重典”,规定被召回的“问题食品”若非因标识有误,一律无害化处理并不得再用于食品生产和销售,能有力杜绝“问题食品”被暂时封存后采取隐秘方式重新“进口”的现象,其情可嘉,其举措有力。

  但是,规定召回的“问题食品”不能剁巴剁巴又掺和到食品生产原料中,或者经过染色等“化妆术”后再度出售,不能指望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的良心发现和道德自觉。事实证明,既然“问题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在前置环节敢于昧着良心办事,那他们就不惮于为了利润而继续铤而走险,采取种种欺瞒手段让“问题食品”重入市场。

  缺乏专业知识和检测设施的民众,将食品监管的重任托负给政府部门,因此,政府部门应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的全流程进行严密监管。但截至目前,对企业销毁或无害化处理“问题食品”尚无明确的监管部门和处理程序。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将“问题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与召回食品隔离开来,由政府部门或政府督促指导下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问题食品”进行处理,就能取得釜底抽薪的治本之效。

  由公共机构或专业力量来处理“问题食品”,也是技术上的需要。去年媒体披露山西一家乳品有限公司焚烧奶粉方法欠妥,不过是“处理一种毒物,又产生一种毒物(二口恶英)”。而较为可取的“分离处理”方法,在国外已有成功先例。换言之,处理问题奶粉需要借助“高新技术”。如果没有公共部门的充分介入、指导、帮助,企业为了省钱省事而采取等而下之的处理方法,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