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前火锅底料按规定需对外公示,但商家不乐意,市民也质疑
核心提示: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下发通知,要求5月底前,有自制火锅底料的餐饮单位,必须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公示所使用的添加剂名称,当消费者询问食品添加剂使用状况时,餐饮服务单位须如实告知。
本报记者近日就此问题在高明进行调查,了解商户、市民及有关部门的反映和评价。
现状调查
未见商家主动“揭锅底”
记者走访了高明区的一些餐馆,暂未发现有商家主动将所用的食品添加剂公示出来,对于火锅底料,部分餐馆表示,如果有部门要求落实,他们将考虑按照要求公示,如果消费者询问也会明确告知。
在荷城米兰路的一家火锅店,记者发现不仅该店店内未出现火锅底料的公示,当顾客落座之后,服务员拿上的菜单都没有火锅的名称,顾客仅能够选择火锅底料是“辣”还是“麻辣”。整个消费过程中,顾客无从知晓火锅底料的具体成分和添加剂情况。“我们的火锅没有添加剂那玩意,我们自己也搞不清那个是什么东西,都是自己调配的。”火锅店老板表示。
商家担忧
“太主动”会吓跑食客
事实上,多数的餐饮企业都对公示“食品添加剂”闻之色变,商家们最担心把客人吓跑。
“我们担心公示火锅底料的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影响食客们的消费情绪,一些食客看了后,在选择上势必会有所顾忌,可能会影响到相关菜品的销售和顾客们的食欲。”一位常安食街经营餐馆的负责人说,公开透明是好事情,但万一把顾客吓跑,对商家来说有些危险。
另一种担心则来自于餐馆所谓的“配方秘密”。“一般来说,每家火锅店的口味都有不同,因此每家店都会探索各自独特口味的火锅底料。如果把添加剂的名称公布了,火锅配方可能就毫无秘密可言了,这不是让同行都了解吗?”在荷城星河路,一位商家告诉记者,大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底料的成分调配得好,才能保证火锅有独特的口味并吸引客人,如果配方公示,可能会将自己的“底牌”亮出来。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许多的餐饮企业都使用食品添加剂,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一般餐馆很少直接购买市面上销售的带包装的火锅底料,都是自己配置,提高火锅的鲜美度和口感,增加顾客的食欲,火锅店的东西好吃才能吸引客人光顾。
市民质疑
万一餐馆“耍手段”咋办?
对于要求火锅使用添加剂公示,市民们多持肯定态度,认为这样可以促使餐馆经营者更加公开透明地经营。
市民何女士说,经常吃火锅,感觉店里的火锅很香,锅底都不错,但大家都看不出是放了什么材料和锅底。她认为饭店公开亮出“锅底”,对大家来说是件好事情。
“我在超市里也买过火锅底料,上面也会写添加剂,但我们只是看到有个名字,根本看不懂是什么玩意。”市民李先生说,餐厅仅仅公示添加剂名称还不够,还需要公开注明其功效、用途。
也有市民担心,饮食业虽然将按规定公开添加剂的使用,但市民只能看到“表面功夫”,不可能知道厨房里是否还有其他的“猫腻”。如果餐饮店“明一套,暗一套”,这样即使公示,大家也吃不到健康的食品。
“消费者希望有关部门对餐饮店能加强监管,因为只有你们才有专业的检测工具,加什么添加剂的,不是我们老百姓能直接一眼就看得出来的。”市民陆先生说,只有加强监管,发现后严格处罚,才能整顿好饮食行业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部门表态
近期将组织专项抽检
随着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日益提高,相关部门也围绕食品添加剂的问题,频频开展检查。
上周,佛山市督查组到高明区开展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暨“创文”食品安全工作督查,暂未发现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昨日,区市场安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火锅底料的监管,不仅限于商场超市售卖的产品,餐饮单位使用的底料也被纳入监管范围。去年,高明区就通过督查行动,明确要求区内的餐饮企业在购买火锅配用的汤料时必须索证,并对原材料的进货渠道把关。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有一系列监管行动,首先是要求每个餐饮单位都要张贴《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相关部门正在逐步召集所有商家签定承诺书,承诺诚信经营,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其次,市场安监局将要求所有餐饮单位对使用到的调味料、添加剂,对顾客进行公示,如果顾客问到的话,一定要详细说明。
“有时底料的配用牵涉到所谓商业秘密,这是很难界定的。但是配料的成分可以公开,各成分的用量不公开就行;国家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如果有用到,也要公开。”该负责人表示。 目前,市场安监部门正在委托质控中心,准备对商家火锅底料是否使用苏丹红、罗丹明B等违法添加剂进行抽检。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