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市民买米,除了多个心眼还能怎样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23/2011 09:17:30   来源:东方早报

  本文开篇,先要感谢诸多媒体集体炮轰大米添加剂。这让消费者由此知晓,在长期被面粉“增白”之外,原来还长期被大米所“增稠”及“抗氧化”着。

  此事一经媒体披露,卫生部门先是组织专家散布大米添加剂无害论,再是狡辩称,在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前,大米已经被允许使用防腐剂,因新标准在公开征求意见时没有人提出异议,所以大米使用防腐剂没有被撤销。

  凡狡辩总是“越描越黑”,卫生部门只能请出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再作解释。相关解释的最后一句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秘书处欢迎各方就正确使用和严格监管食品添加剂提出意见和建议。这说明,卫生部门词已穷,理亏净。

  专家不解释倒也罢了。本来长期被“增稠”及被“抗氧化”的消费者还稀里糊涂的,这一解释,却让大家明白了大米生产过程中使用添加剂的不少歪门邪道来。

  被厂家长期使用的大米添加剂究竟有多少种,恐怕谁也说不清,但被揭露的三种都挺吓人:

  淀粉磷酸酯纳,俗称增稠剂,添加之后,煮出来的大米饭粘稠性明显增加。原本很一般的大米,经人为“增稠”后,卖价可以提升。可见,“增稠”只是手段,通过造假“增利”才是目的。

  双乙酸钠,俗称防腐剂,添加之后,大米发生霉变的时间被人为延后。大米原本有正常的保质期,当其保质期被防腐剂人为延长,对吃大米的消费者意味着什么,卫生部门管事的敢站出来作答乎?!

  脱乙酰甲壳素,俗称被膜剂,可用来增加大米的光鲜感。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的诗句向今人揭示两个事实:其一,质量合格的稻米,根本无须加入任何添加剂;其二,至少在唐代,稻米已是中国人的主要粮食。若引据考古实证,中国人以稻米做主食少说已有8000余年历史。请大小米厂当家的,以及各路食监官们摸着胸口想想,历朝历代中国人,谁干过为大米“增稠”、“贴膜”的缺德事?

  也许有人会说,旧时中国没有化学工业,故没有“大米添加剂”之祸。可新中国前30年虽有了化学工业,但那时不兴“见钱眼开”和“见利忘义”,故而也没人敢滥用添加剂。后30年搞市场经济,照说是好事,可惜搞成今日之不伦不类、不三不四状,导致整个社会作假泛滥。“增稠”的、“防腐”的、卖相好看的大米,无非是作假潮里的小菜一碟。

  大米添加剂事件发生在国家九部委联合专项整治滥用食品添加剂之时,本该作为打击整治依据使用的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却仍允许使用三种大米添加剂,足见监管者、标准制定者、审定者与生产厂家的“不当利益同盟”是多么坚不可撼。大米不像被膨大剂“吹大”的西瓜可以不吃,既然如《国际歌》所唱,神仙和皇帝都靠不住而只能靠我们自己,那么市民买米时就得多长个心眼,尤其别被各色各样的“优质大米”广告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