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食品安全事件相继曝光之后,沈阳的毒豆芽事件也粉墨登场了。事实上,毒豆芽事件由来已久,早在04年时,央视就已经曝光过“问题豆芽”。在北京市大兴区黄村的一家规模不小的豆芽生产厂,工人用温水浸泡绿豆后,先后往里面倒入、喷洒高低温防腐剂、无根素、速长剂、杀菌剂,24小时洒水、打药往复循环,直到豆芽上市前才停手。临出厂前,还要对豆芽进行“美容”,打上一种“保鲜粉”(实为保险粉)后,豆芽不仅白,而且保存时间长、不容易打蔫,还能长时间保持嫩白鲜亮的色泽。
今天已经是2011年了,整整过了7年的时间,那为何“问题豆芽”依旧存在,且又越来越猖狂的趋势呢?
数天前,有媒体指出“问题豆芽”现身新疆乌鲁木齐,经过当地相关科研机构检测之后,发现豆芽中亚硝酸盐超标一倍,尿素含量超标两倍。
资料显示,亚硝酸盐具体的含量标准,国标的豆芽是4毫克,而乌鲁木齐检测出来的“问题豆芽”为9.2毫克,超标了一倍多。
业内人士指出,亚硝酸盐多存在于熟食、腌制咸菜中。用它泡豆芽,可以使豆芽色泽鲜亮,并且延长保鲜时间,成本低、效果明显。除了直接加入亚硝酸盐外,发豆芽时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豆芽内硝酸盐含量大幅度升高,硝酸盐进入人体,经细菌分解后也会成为亚硝酸盐。
4月23日,沈阳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通报,截至目前沈阳累计打掉有害豆芽黑加工点2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0余名,缴获有害豆芽超过55吨,并查获了一起非法销售泡发豆芽药剂的跨省销售案。
出了问题到底需要谁来监控呢?媒体只能将其曝光,并不能对他们进行处罚。真正的监控需要有相关机构来完成。
沈阳“问题豆芽”事件之后,工商部门表示,对食品生产领域的监管,应由质监局而非工商部门负责。而质监部门表示豆芽菜属于初级农产品,归农业主管部门监管合适。农业部门则表示,豆芽菜不是初级农产品,是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品,不应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监管。
一根小小的豆芽,却给了这些机构无限大的压力。豆芽事件是被曝光了,却没有一个机构敢站出来监管。一根豆芽难倒了国家机构。如果没有一个相关机构来负责,那么问题豆芽依旧存在,在未来的七年,乃至二十年,人们桌上的豆芽依旧是有“毒”的。
试问一下,连小小的一根豆芽都不能监控好,有如何去监控整个食品世界呢?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