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问题豆芽”依旧存在 到底谁来监控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04/2011 09:24:00   来源:食品商务网专稿

  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食品安全事件相继曝光之后,沈阳的毒豆芽事件也粉墨登场了。事实上,毒豆芽事件由来已久,早在04年时,央视就已经曝光过“问题豆芽”。在北京市大兴区黄村的一家规模不小的豆芽生产厂,工人用温水浸泡绿豆后,先后往里面倒入、喷洒高低温防腐剂、无根素、速长剂、杀菌剂,24小时洒水、打药往复循环,直到豆芽上市前才停手。临出厂前,还要对豆芽进行“美容”,打上一种“保鲜粉”(实为保险粉)后,豆芽不仅白,而且保存时间长、不容易打蔫,还能长时间保持嫩白鲜亮的色泽。

  今天已经是2011年了,整整过了7年的时间,那为何“问题豆芽”依旧存在,且又越来越猖狂的趋势呢?

  数天前,有媒体指出“问题豆芽”现身新疆乌鲁木齐,经过当地相关科研机构检测之后,发现豆芽中亚硝酸盐超标一倍,尿素含量超标两倍。

  资料显示,亚硝酸盐具体的含量标准,国标的豆芽是4毫克,而乌鲁木齐检测出来的“问题豆芽”为9.2毫克,超标了一倍多。

  业内人士指出,亚硝酸盐多存在于熟食、腌制咸菜中。用它泡豆芽,可以使豆芽色泽鲜亮,并且延长保鲜时间,成本低、效果明显。除了直接加入亚硝酸盐外,发豆芽时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豆芽内硝酸盐含量大幅度升高,硝酸盐进入人体,经细菌分解后也会成为亚硝酸盐。

  4月23日,沈阳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通报,截至目前沈阳累计打掉有害豆芽黑加工点2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0余名,缴获有害豆芽超过55吨,并查获了一起非法销售泡发豆芽药剂的跨省销售案。

  出了问题到底需要谁来监控呢?媒体只能将其曝光,并不能对他们进行处罚。真正的监控需要有相关机构来完成。

  沈阳“问题豆芽”事件之后,工商部门表示,对食品生产领域的监管,应由质监局而非工商部门负责。而质监部门表示豆芽菜属于初级农产品,归农业主管部门监管合适。农业部门则表示,豆芽菜不是初级农产品,是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品,不应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监管。

  一根小小的豆芽,却给了这些机构无限大的压力。豆芽事件是被曝光了,却没有一个机构敢站出来监管。一根豆芽难倒了国家机构。如果没有一个相关机构来负责,那么问题豆芽依旧存在,在未来的七年,乃至二十年,人们桌上的豆芽依旧是有“毒”的。

  试问一下,连小小的一根豆芽都不能监控好,有如何去监控整个食品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