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上映的《编辑部的故事》里,李东宝问母亲,“鸡蛋能炒出螃蟹味(赛螃蟹),萝卜行么?”母亲告诉他不行。
20年过去了,现如今有人告诉你猪肉能做出牛肉味,那一定不是开玩笑。因为各种风味的调味剂,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前几日被曝光的“牛肉膏”,让人们见识到科技的“力量”。我们这时才明白,原来每个黑心餐馆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化学实验室”。李东宝当年的疑问,现如今已不再是问题,随便一个食品添加剂商人都可以告诉他,“只有你想不到的味道,没有我们配不出来的。”
为了让人们了解“化学实验室”到底有多牛,记者对肉类添加剂市场进行了暗访,并通过实验向大家展示,一块猪肉究竟能变成几种肉。
①将从超市购买的猪肉切成四块
②将猪肉分别浸泡在三个装有肉精粉的碗中(由左至右:羊肉精粉、鸭肉精粉、牛肉精粉)
③腌制三小时后,猪肉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有了肉精粉的味道,颜色与硬度也发生了变化
“魔膏”“魔粉”济南敞开卖
“牛肉膏”滥用被曝光后,记者本以为销售食品添加剂的商贩会谈“膏”色变,有所收敛。没想到,记者竟然很轻易地在多家商店找到能让肉类变身的神奇“肉膏”。而且,除了“魔膏”,“魔粉”、“魔精”也随处可见。
【商家】 身经百战 谈“膏”不色变
4月20日上午,天桥附近的食品添加剂市场。
添加剂商店的老板们,对记者自称是饭店采购人员的身份并不多疑,他们普遍的规矩是——— 只管卖,至于对方买了做什么用,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在记者光顾的三家调味剂销售店,老板还会热情地介绍产品的使用方法。对于媒体曝光的利用牛肉膏将猪肉变成牛肉,店主并不忌讳。“每个店老板都身经百战了。”一位店老板告诉记者,随着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滥用被曝光,大大小小的添加剂专卖店,就成了工商、质监部门以及媒体明察暗访的聚集地。
“只要是没被禁售的添加剂,卖给你就不违法。”说着,这位店老板很随意地将一桶“牛肉膏”递给了记者。
这种桶装“牛肉膏”每桶售价60元。店老板称,“羊肉膏”、“鸭肉膏”等与其价位相同,都具有改变肉类味道的作用,一些烤鸭店、火锅店和烧烤摊经常来购买。
【探访】 想做啥肉 各种“粉”任你选
为了让“犹豫不决”的记者掏钱买货,店老板推荐了更常见的袋装肉精粉,她介绍道,这些粉状肉精价格只有膏状的三分之一,但效果一样。“加了之后,肉味很浓,口感很好。”这位老板说,她在济南卖这类添加剂已有很多年,各种口味的肉类精粉也存在了很多年。
她说,这种“粉”不仅有牛肉味的,还有鸭肉、羊肉、鸡肉等各种味道,“你想做哪种肉,都有相应的粉。鱼、鸡、鸭,随你选。”
老板还耐心地向记者分析各种肉类精粉的“神奇”作用,比如用少量的羊肉就能轻易地熬出一锅浓汤,用在烤鸭上就能让烤鸭发出诱人的香味,用在拉面里,即使不放牛肉也能做出一碗“纯正”的牛肉拉面。
记者询问是否能改变不同种类肉的味道,老板很有信心地说,据她所知,一些火锅店和烧烤店就用羊肉香精浸泡的鸭肉或猪肉冒充羊肉,“这都是普遍现象。”
为了检验这些“魔粉”的效果,记者分别购买了羊肉味、鸭肉味和牛肉味的肉类精粉。记者拿到手后,连袋都还没拆封,就已经闻到一股香气。老板说,记者买的这种添加剂是卖得最好的,一般都是餐馆和小吃店来买。
用猪肉做出“羊汤”“老鸭汤”
为了验证这种肉粉是否神奇,4月21日中午,记者在超市的专柜购买了一块生猪肉。将猪肉分成 4块大小相近的肉块后,将其中三块分别浸泡在装有水和肉精粉的混合物中。剩下的一块猪肉不做任何处理。
【腌制】 3个小时后猪肉变味
◆1小时后
浸泡在不同碗中的猪肉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肉精粉已经从嗅觉上改变了猪肉的原味,被羊肉精粉浸泡过的猪肉变得非常膻气,而浸泡在鸭肉精粉和牛肉精粉里的猪肉,也失去了猪肉原来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鸭肉和牛肉的香味。
◆2小时后
三块猪肉从颜色和触觉上也发生了改变,羊肉精粉泡过的猪肉开始发白,颜色有些像被水煮过的羊肉。鸭肉精粉浸泡过的猪肉则变成了类似烤鸭的酱色。而牛肉精粉泡过的猪肉虽然颜色变化不大,但跟其他两块被腌制的肉一样,肉质开始变硬。
◆3个小时
记者将被腌制的三块肉用清水洗净,但肉粉的味道已经深入猪肉,同一块猪肉已经变成了完全不同的四种味道。
【煮沸】 锅上残留大量白色残渣
记者将四块猪肉分别下锅用清水炖制,首先下锅的是未经腌制的猪肉,肉随着清水煮沸逐渐变熟,一切正常。
但三块腌制后的猪肉分别下锅时,却出现了剧烈的反应,首先是随着水沸,肉粉的味道被放大了数倍,抽油烟机开到最大,也无法驱散空气中呛人的肉粉味。随后,铁锅中的清水开始泛起气泡,关掉炉火气泡依然不断。
将锅内清空后,锅壁上残留了大量白色的残渣,记者将残渣清理干净后,又在锅中倒入清水,前后7次将水煮沸,每次锅内都出现了泡沫。
记者亲口品尝了三种腌制肉的肉汤,虽然使用的都是猪肉,但炖出的“羊汤”、“老鸭汤”、“牛肉汤”,各个都能以假乱真。
【辨认】 厨师称能以假乱真
从事厨师职业多年的沈先生仔细观察了四块猪肉后说,普通人已经无法通过嗅觉分辨出其中三块肉其实是猪肉了。即使亲口品尝,三块腌制后的肉也具备了以假乱真的口味。但从口感来讲,猪肉较为松散的肉质依旧没能改变,所以理论上讲肉精粉可以从味道上将猪肉变成其他品种的肉类,但无法改变猪肉本身的肉质。
而且肉精粉改变的肉味过于香浓,与正常的肉香比有些刺鼻,闻多了会有恶心的感觉。
化学教授揭秘肉类精粉成分
记者在食品添加剂商店买到的肉类精粉里,在成分部分都注明“属于合成精粉”。济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崔玉说,受环境条件和机械技术的限制,人工合成精粉的过程中,都会多少产生一些化学性副产物,其中一些对人体是有害的。
崔玉举例说,记者在实验时,之所以会出现大量气泡,是因为肉类精粉中,水溶性的香精超过70℃,油溶性的香精超过120℃,都会出现挥发,成分品质较差的精粉会因配比不严谨出现化学反应,反应所产生的物质有可能含有毒素,会对人的神经产生损害。她还说,肉类精粉是应当使用在加工好的低温成品中的,用来腌制生肉食并高温加热显然是不安全的。
而且这些添加剂的成分中还有各种防腐剂。崔玉说,防腐剂主要是指乳酸链球菌素、山梨酸钾、苯甲酸等直接加入食品中的生物或化学物质。一些食品企业出于成本考虑,选用成本较低的防腐剂,这些防腐剂被使用在饮食中,并且添加过量,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致癌。
监管部门称国家没禁售
对于当前各类肉类添加剂公然销售后又进入餐饮领域,谁来监管?如何管?这是许多人的疑问。
昨天,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说,工商部门的职责是对流通领域进行监管,而对于食品添加剂的销售,他们只能从产品的标签、标志以及进货手续上来监管,多数肉类添加剂属于调味品性质,但这种调味品国家并没禁止销售,说明是可以使用的。不过,如何正确使用?使用量上是多少?这需要消费者按照产品的相关说明来正确使用。“虽说可以使用,但如果有一些商贩利用添加剂制假欺骗消费者,用以牟取暴利,我们一定从严查处。”该负责人说。
省质检部门则认为,当前出现的一系列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事件,主要还是商家唯利是图所为。“类似‘牛肉膏’事件,正是商家掩盖了食物的本质,即便添加剂本身没问题,但问题出在有些不良商贩为求卖相,过量使用添加剂,冒充其他肉类欺骗消费者。”省质检局一位工作人员说。
用清水加热肉精粉浸泡的猪肉时,锅中的清水冒起了大量白泡,这些冒泡的清水也随之变成了味道浓郁的肉汤
炖制后的四块猪肉(从左至右:羊肉粉肉、鸭肉粉肉、牛肉粉肉、猪肉)中,前三块肉已经完全变成了肉精粉的味道
记者用清水和添加了羊肉精粉的猪肉,制作出一锅香浓的羊汤
一“膏”激起千层浪
受“牛肉膏”事件的影响,济南市部分熟食店的生意大不如前。记者 4月20日到23日连续几天走访发现,济南市不少超市、熟食店的肉类生意都比平时有所下降。
【影响】“有添加剂赔10万元”
市中区某熟食店的老板林先生诉苦道,“牛肉膏”事件发生前,他们店里的酱牛肉每天都能在销售一空。但近几日销量减少了一半还多。
与其相反的是,各大超市生肉销量有所增加。大润发超市一位售货员告诉记者,近几日,每到下班时间,前来买生肉的人就特别多。刚买了一块牛腱子肉的冯大妈说,她外孙平时最爱吃酱牛肉,但“牛肉膏”事件后,她再也不敢给孩子买熟牛肉吃了。
匡山小区附近的烧烤摊最近也推出了羊肉现切现烤的吃法,一位烧烤摊主表示,腌制好的羊肉串越来越不受欢迎了,挂在明处的新鲜羊肉虽然价格贵了两三倍,但销量却很好。
为了让客人喝得放心,市中区的某羊汤馆在店内贴出了“羊汤内若化验出任何添加剂,每碗赔偿10万元”的标语。该店服务员说,这也是无奈之举,人们现在谈肉类精粉色变,很容易联想到羊肉汤里放了添加剂。
【延伸】 做鱼丸的师傅不吃肉丸
一路探访下来,记者还了解到更多被“添”的肉类加工品。
4月22日晚,来记者家做家政的徐女士说,她丈夫曾在一家肉丸加工点工作。通过徐女士,记者联系上老汪师傅。他告诉记者,他们家里就从来不吃肉丸、火腿肠,“因为我太清楚那些东西是怎么一回事了。”
据老汪介绍,为了做肉丸,以前的老板采购了大量的碎肉,“都是从猪骨头或牛骨头上剔下来的,根本没法吃,黏糊糊的,水分又多,无法做成肉馅,肉味也很淡。”
制作肉丸的第一步,就是在这些肉里加入价格很便宜的鸡肉。接着加入豆类蛋白质,产生柔软的口感,这种东西又被称作“人造肉”。同时,为了能出鱼味,又加了大量的鱼肉精粉调味。为了使口感嫩滑,使用了嫩肉粉,较老的肉拌上它后会变鲜嫩,还可以缩短烹饪时间;为了使颜色好看,使用护色剂,让肉保持稳定的鲜艳;为了延长保质期,使用了防腐剂、黏着剂、乳化剂。整个过程使用了20多种添加剂。“这哪还是吃鱼丸呢,分明是吃添加剂呀。”老汪感叹道。
【咋舌】 自助餐羊肉可能是鸭肉
比起各种肉膏,肉精粉价格更低廉,而且使用很少的剂量就能将肉的味道改变,这使很多不法商家有利可图。曾开过火锅店也卖过烧烤的游先生介绍,使用羊肉精粉泡鸭肉在业内是惯用的伎俩。
游先生算了一笔账,新鲜羊肉每斤20元左右,而鸭肉只有7到8元钱左右,使用鸭肉每斤能节省十几元钱。经过羊肉精粉和羊尿浸泡的鸭肉,在口味上已经很难分辨真假,再切成小块后配以羊油和孜然等味道较重的调料烤制,“吃起来跟羊肉没有区别。”游先生说。
涮羊肉用的羊肉片也能如法炮制,尤其是在火锅锅底里加入羊肉精粉冒充高汤后,涮着吃的“羊肉片”更难察觉出问题。游先生透露,一些价格低廉的自助烧烤火锅店,最喜欢使用这种手段,在这些店里甚至找不到一块羊肉。
鸭肉精粉和牛肉精粉也被广泛使用。一位食品添加剂店老板说,常来购买牛肉精粉的不是制作酱牛肉的商贩,她供货最多的是一些牛肉拉面店。“三块钱一碗的牛肉拉面,能用真正的高汤么?”这位老板拿起一包牛肉精粉说,“靠的还不是这个。”
这位老板还说,很多烤鸭之所以离得很远就能闻到鸭香味,大多是在鸭子进烤炉之前用鸭肉精粉泡过了,“这样烤出来的鸭子味道特别香,而且能省很多调料,这些商家赚的都是昧心钱。”
合法添加背后“良心标准”何在
根据媒体此前的报道,在官方还未对“牛肉膏”作出最终解释之前,广州市工商局关于其“合法”的判定招致各界口诛笔伐。
而在一些方便面调味料中添加“牛肉膏”,也被称为“公认的事实”。广东省系统食品质量安全专家组首席专家陈永泉一番“‘牛肉膏’其实早已成为市民的家常便饭”的言论再度令舆论哗然。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在添加剂管理的问题上,执法部门不该太“中国特色”,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说明我国法律不健全,总是把质量好的食品输出到国外,而国内供应的却是低标准食品。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落后于发达国家,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因此就安于现状,出了问题再亡羊补牢,只会让食品市场更加混乱。
添加剂问题非常深刻地说明,这些商人失去了道德的底线。为利润最大化过量使用添加剂简直就是草菅人命。但“凶手”却依然逍遥法外,只因为执法者的一句:“存在的就是合法的。”这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很矛盾,矛盾的双方不是执法者和违法商贩,而是执法者与消费者。这充分说明民意没有得到重视,民生甚至不如领导的一句话管用。
德国、日本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国外的食品包装上,食品究竟使用了什么标注得非常详细,人们可应清楚地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道德的商人,不推卸责任的执法部门,以及严惩不法商人的铁血法律。
济南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刘庆年:
消费者在一个地方吃了添加剂,不超量,安全。但没法保证他不会在其他地方继续“吃”添加剂,一天三顿饭,顿顿在外面吃,身体里得有多少添加剂呢?
相互作用了、化学反应了怎么办?吃的东西里加这种加那种,加的都是化学合成品,没法消除威胁和隐患。
不法商贩将一种动物的肉变成另一种动物肉的味道,这就是典型的违法行为。这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对食品行业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监管部门在打击犯罪行为的同时,有效地规范市场,对从销售到使用等各个环节和渠道都做到严格监督,才能让添加剂走上正道,让人们吃上真正的放心肉。
某论坛网友“猫不理包子”:我就吃到过被“牛肉膏”腌制过的猪肉,现在还觉得恶心,我认为添加剂事件中被曝光的不只是无德商人的道德问题,也同时曝光了监管部门的道德问题。只是在曝光后查阅一下此类添加剂是否合法,这样的监管部门要它何用?
我认为,强调道德,强调监管,强调执法,都没错。但都是出了问题,这些强调才出现。马后炮,打得响,杀伤也许很大,却不如防患于未然给力。
添加剂本身无所谓好坏,只要严格地遵照规定的标准,也根本不违法。但我们希望,在法律标准之外再加上另外一个标准———“良心标准”。作者:陈剑峰 孙昊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