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继方便面之后 康师傅橙汁饮品又开始玩瘦身术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4/25/2011 16:14:00   来源:新华网

  市民何云畅昨日有点不爽。让他闹心的事,是他“凭着信任花老价钱”在解放碑买了一瓶康师傅橙汁饮品,喝了几口后才发现,这款“喝顺了口”的饮料,容量已由过去的500毫升减少到450毫升。对此,何云畅觉得有上当的感觉,称康师傅如此作为,是欺负他这种不爱仔细琢磨商品的老顾客,这样的涨价方法太不厚道。

  据了解,这是康师傅继方便面“减量不加价”之后,又一次祭出“瘦身”的法子涨价。

  同样饮料减量不减价

  老顾客称信任被利用

  何云畅家住南岸区响水路,昨日下午,他在解放碑逛了半天,走到王府井[41.91 2.49% 股吧]百货商场旁边时感到口渴,遂在商场外的一个饮料摊习惯性地拿出3.5元,买了一瓶“喝惯了”的康师傅橙汁饮品。拧开盖子喝了几口后,他突然感觉瓶子的形状有些不对劲。仔细一看,尽管味道还习惯,但这款饮料与自己以前常喝的康师傅橙汁饮品包装完全不同。

  何云畅拿着饮料瓶返回饮料摊,问摊主是怎么回事。摊主告诉他,这款饮料就是原来的康师傅橙汁饮品的“瘦身版”,价格没有变化,还卖3.5元,只是容量由原来的500毫升减少到了450毫升。

  “一样的生产厂家,一样的饮料产品,一样的味道,一样的价格,为什么换个包装就要减少50毫升?”何云畅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他平时很信任康师傅这样的大厂产品,总是掏钱拿货就走,不大爱仔细看价,图的就是那些产品品质稳定。而现在,他觉得自己的“信任”被康师傅利用了,所以很不舒服。

  “要涨价就喊明了涨嘛,这样变相涨价就是在骗人。”何云畅对重庆晚报记者说,这种减量的手段比较隐蔽,不容易为消费者察觉。“康师傅就是利用了消费者对他们的信任,让我们常喝康师傅的消费者很受伤。”

  新老饮料有什么不同

  都一样只是换了包装

  带着何云畅的质疑,为弄清康师傅新版“每日C系列”饮料与原来的产品有什么不同,重庆晚报记者特别买了一瓶2010年月11月30日生产的康师傅橙汁饮品,和一瓶2011年4月16日生产的康师傅橙汁饮品。经对比,重庆晚报记者发现,最大的变化,就是原来500毫升的容量减少10%变为450毫升。

  重庆晚报记者看见,原来的橙汁饮品,包装瓶为斜六边形,包装纸为红色,字是黑色,瓶身中间部分要小些,瓶盖上有康师傅厂方的绿色标志和“再来一瓶,惊喜连连”等字样。其容量标称为500毫升。

  而减量的新版“每日C系列”橙汁饮品,包装瓶为直六边形,包装纸为白色,字为红色,瓶盖上的标志为红色,有“2011每日C”等字样。其容量标称为450毫升。

  两相对比,减量的橙汁饮品,瓶子要矮一些。

  但是,两个橙汁饮品的包装上都标明,其配方是同样的“水、白砂糖、橙浓缩汁、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食用香精、果胶、柠檬酸钠、维生素C、B胡萝卜素、乳化硅油),橙果汁含量大于或等于10%”,配料和厂址等也一模一样。

  打开两个不同的包装,橙汁饮品的颜色和口感也一样。

  重庆晚报记者还走访了市内部分大型连锁超市和一些便利商店,发现康师傅生产的饮料,除何云畅买到的橙汁饮品,同属于新版“每日C系列”的产品,还有水晶葡萄、黑加仑等。据了解,这些产品与原来的水晶葡萄、黑加仑等也都是同样的东西,价格也维持在原来的每瓶3.1元到3.5元之间,只是容量都由原来的500毫升减少到了450毫升。

  厂方承认东西都一样

  减量是因成本增得凶

  对减量不减价的问题,康师傅重庆区域有关负责人接受重庆晚报记者采访时称,两种橙汁饮品成分和配方就是一样的。成品包装减量是年初就定下来的,只是这段时间新产品才陆续在各超市上架。

  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干的问题,该负责人叫苦,称现在原料、人工成本等都在涨,厂里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什么都在涨,如果没有利润,我们那么多工人怎么吃饭啊?”

  利用“瘦身”暗涨价

  康师傅玩得炉火纯青

  方便面涨价计划刚刚被相关部门叫停,康师傅部分饮料却又减量10%“瘦身”,被网友指责为“变相顶风涨价”。

  事实上,“明瘦身暗涨价”的动作,对康师傅厂方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回顾康师傅旗下方便面、饮品等产品的涨价之路,即可发现,他们用这种手段早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2007年伊始,康师傅方便面拉开了年度“瘦身”的大幕,其排骨拉面从92克/杯缩水到85克/杯。当年夏季饮品上市前,原本500毫升的康师傅冰红茶也“减肥”了10毫升。

  2007年7月,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等10多家知名方便面企业携手上调价格,平均涨价幅度达到20%。随后,国家发改委宣布此次方便面涨价属于价格串通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予以叫停。“明涨”被制止后,康师傅再度使出拿手的“减量不加价”手法,其中,红烧牛肉面从90克减重到了85克,缩水幅度超过5%。

  在过去的半年间,康师傅方便面价格“三级跳”的新闻更是令人印象深刻。2010年11月开始,康师傅袋装方便面涨价10%,占袋装方便面销量三成的经典系列从2元上调到2.2元,一度引发与不同意上调价格的法国零售商家乐福旷日持久的零供大战。

  从2010年4月开始,康师傅部分方便面的面饼再度陆续瘦身,原来100克的降至95克,原来95克的降至90克,被媒体广泛报道。

  “瘦身”的不止康师傅

  不少商品也在变相涨价

  重庆报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除了康师傅“瘦身”暗涨价外,这一招同样被其他不少厂家当作赚钱的妙招。当然,这也引来了媒体对他们的报道。

  伊利冰工厂的两款产品在没有变动价格的情况下,分量比去年有所缩水。其中,“山楂爽”现为75克,比去年少了6克;“冰片蜜桃”为80克,比去年少了13克。有网友在微博上晒出伊利冰工厂山楂爽的照片,并打趣说:“猜猜是冰激凌的部分长还是木棍长?”

  除伊利外,网友晒出的“瘦身”变相涨价的商品,还有乐事罐装薯片,已经从120克缩减为110克,蒙牛红枣酸奶也从原先的1.5千克缩减到1.2千克。

  康师傅涨价都赖成本?

  搭通胀之车逐垄断之利

  企业迫于成本压力,适度上调价格可以理解。但部分厂家如此频繁涨价,就不是成本推动能解释了。不少企业借着“通胀”的名义跟风搭车涨价,其实是希望赚更多的钱。

  调查发现,不少领头涨价的企业,涨价并非真的是“不堪成本压力”,而是为了维持可观利润。年报显示,2010年康师傅控股[20.35 0.49%]有限公司整体营业额再创新高,与前年同期相比上升31.5%,股东所得利润上升24.4%。

  与此对应的,是康师傅在部分品类市场上的高占有率。康师傅在不少品类上都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意味着其对零售商、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更强,这类企业常常充当涨价急先锋也就不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