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警方共查获“毒豆芽”40吨,对12名非法加工点人员进行了刑事拘留。为从根本上解决“毒豆芽”的监管问题,沈阳市打假办会同公安、工商、质监、农委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没想到,会上各部门纷纷阐述理由,表示“不归我管”。(4月20日《法制日报》)
好好的一个专题会,给开成一个“扯皮会”,真是既让人失望,又令人气愤。失望的是,没人管的“毒豆芽”还要继续吃下去,这到啥时候是个头儿啊!气愤的是,纳税人的钱,养着这么多职能部门,怎么到了维护百姓利益的时候,就一个比一个躲得远呢?
见利就上,有责就推,是时下不少职能部门的“习惯性动作”。职能“扯皮”的事情,原本在“三鹿事件”中就上演过,参与“舌战”的,同样也是工商、质监、农业等部门,各诉各的苦,各道各的理,最后的处理结果,差不多是“各打四十大板”。全都“打板子”的方法,看似处理了不少部门,其实他们并不觉着有多痛,甚至还很委屈。毕竟,在职能界限不清的情况下,谁都以为在为其他部门“背黑锅”,无关自己痛痒。
有一点可以肯定,“毒豆芽”就是在工商、质监、农委等部门的职能缝隙里生长起来的。工商说,对“毒豆芽”不能一概以“无照经营”处罚,否则就掩盖了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事实;质监说,将豆芽菜作为产品质量法调整的产品,会导致立法和执法的混乱,所以豆芽菜应认定为初级农产品,归农业主管部门监管合适;农委立马反驳,豆芽菜不是初级农产品,是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品,不应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监管。听了大家的高论,我才知道“毒豆芽”为何能如此疯长——原来,它的生产、经营一直没人管啊!
这让我想起了近期接连曝光的“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等食品安全事件,这些“神奇”而害人的化工原料,或所谓的添加剂,敢于大胆走上公众餐桌,只怕也和监管缝隙过大,或监管缝隙长期无人弥合有关系吧!关于“有害食品”的问题,难道相关的监管部门从来一无所知,难道记者们发现问题的手段比他们更加高明?如果这么认为,那就大错特错。其实,他们明白得很,不过是在装聋作哑而已。其原因,一是对于监管缝隙上的问题,谁先发现,说明谁是监管主体,出了事情,责任不好洗脱;二是由于监管缝隙上的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其中一个部门处理起来,协调难度大,且不好出政绩。长此以住,部门监管的接合部也就成了滋生问题最多的地带。
“毒豆芽”的疯长,再一次把公众愤怒的目光招引过来。谁来攥紧打击问题食品的拳头,谁来缝合职能部门监管的缝隙?成立牵头协调部门只是一个方面,关键的,还是要依照国务院“三定方案”和相关法律要求,把监管部门具体的职能梳理清楚;尤其在基层,对于一些监管缝隙上长期无人监管的商品、产品,甚至可以细化到馒头、豆腐、豆芽等具体品类,并将其监管责任明确到具体部门。此举看似繁琐,其实避免了“踢皮球”式的行政内耗。这样,再出现“毒ⅹⅹ”,谁还敢言“不归我管”呢!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