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食海产品?市民不必过度恐慌
有专家认为,核泄漏事件对我国水产品行业无实质性伤害
羊城晚报讯记者许悦报道:日本核泄漏发生后,很多人担心海域被污染,海产品的零售销量一落千丈。羊城晚报记者15日走访广州市内的海产档发现,近期当季的三文鱼,销量大减四成,冰鲜鱼销量也降了两三成。在其他多个菜市场,海产品档口也是人庭冷落,很多档主连称“顶唔顺(顶不住)”。
零售:销量大跌价格反涨
在东川新街市,尽管档主特别竖起牌子写上三文鱼的产地是挪威,但生意还是不佳。往常每周都给孙女买三文鱼煮粥的张女士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新闻说日本核辐射的污水流入大海,我想海水是流动的,现在再吃海鱼可能有危险吧。”
一旁苦着脸的档主则连称:“顶唔顺(顶不住)了。现在物资这么丰富,大家选择多,海产品又不是每天必吃的,近期生意真是差得不得了。”市场的刘经理告诉记者:“日本地震发生后,海产品的销量至今都没恢复过来。近期当季的三文鱼,销量大减四成,冰鲜鱼销量也降了两三成。但是捕鱼的成本却越来越高,特别是人工、油价都贵了,搞到海产品的销量一边下降,价格一边上涨,买的人更少了。”
批发:酒楼拿货保持正常
虽然多个菜市场的海产品档口都是人庭冷落,但黄沙水产交易市场的陈场长却说“批发市场的生意不受影响”。他介绍,目前市场平均每天的出货量达500吨,海产品大概占10%,销量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其实现在很多海产品都是可以人工养殖了,连东星斑都可以养殖了,没什么好担心的。”陈场长说。
批发市场出货量照旧,零售市场销量大减,多出来的海产品去了哪里?黄沙市场的一个档主道破原因,“酒家拿货都很正常”。
水产股本周开始复苏
对市场最敏感的永远是股票投资者。从3月12日开始,资本市场对从事海洋渔业养殖、捕捞及加工业的水产股开始担忧,特别是4月初东电开始向附近海域排放了核污水后,市场对海产品养殖及捕捞业相关股票的恐慌情绪加剧,水产股几乎全线下跌。
直到本周三,“东方海洋”、“獐子岛”等水产股才迎来一个多月来的首次连续大涨,“东方海洋”14日涨停,“獐子岛”14日也大涨5.77%。
对此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地震、海啸、核辐射危害的显现,日本农产品对中国等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近期,中国企业接到的日本订单大幅增长,部分企业订单同比增长10倍左右。招商证券黄珺也表示,日本地震及其带来的海啸与核泄漏事故对中国水产品行业只会带来短期的心理上的担忧,而无任何实质上的伤害。反而是日本水产行业在地震、海啸中损失惨重,并可能受核泄漏事故影响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难以恢复正常生产,从而给中国企业带来扩大销售,占领市场的良机。
专家解惑
南海未受污染海鲜照食可也
专家提醒,对从外地购入和远洋捕捞的海产品需加强监管
羊城晚报记者 曾颂
爱吃海鱼的广东人,近期被日本核泄漏闹得没了胃口。羊城晚报记者日前在广州市内的市场调查发现,本在销售旺季的海产品零售销量明显下降,不少市民还通过短信、网络劝告亲友“忌吃海产品”———这样的“核恐惧”是否有必要?羊城晚报记者走访相关专家,他们给出的回答都是“不必要”。
“黑潮”成为天然屏障
大海互通互联,不少人担心,受污染的海水会不会流到中国,影响国内渔业?
核泄漏发生后,位于福建厦门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牵头进行海域监控。该所负责人表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海域有一股被称为“黑潮”的洋流,构成海域的“天然屏障”,使福岛污水只会东流,难以西进中国海域。
从走向看,“黑潮”确是上天赐予中国的厚礼。它是北太平洋副热带总环流系统中的西部边界流,又称“日本暖流”,由北赤道发源,经菲律宾紧贴台湾岛东部进入东海,然后经琉球群岛,沿日本列岛南部向北行。“黑潮”因海水“深蓝似黑”而得名,其水温较高,给日本带去暖湿的气候。
“说‘黑潮’是中国的屏障有一定道理,但我们不能下定论,说核污染就完全到不了中国海域。”第三海洋研究所林茂15日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表达极为谨慎,“因为洋流的变动很多,比如表层的海水还受气流的影响,不排除有风把海水吹到中国海域。‘黑潮’能起多大的保护作用,需要研究。”
至少到目前为止,南海还没有受影响。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15日凌晨,南海巡航监测点的辐射量并未超过国家标准,放射性物质水平也与历史监测水平相当。
市面海产品多产自本省
“黑潮”流向令人安心,但生物是可以“逆潮而动”的。有市民担心,会不会有污染海域的鱼逆流游入中国?会不会有受辐射的浮游生物被小鱼吞食,然后大鱼吃小鱼,一层层递进入中国海域?
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邱永松认为不会:“日本海域的鱼一般不会游到中国海域来,中国海域的鱼也不会过去,鱼不会跑那么远的。”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调研员黄伟健则直言,忌吃海产品“太多虑”:“省内的海产品大都是本省产的,像大亚湾、闸坡渔港、湛江港湾都是优良渔场,只要南海没有被污染,就不会有问题。”
黄伟健表示,市面海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活鱼,多是近岸网箱养殖的,以冰鲜鱼为饲料,也有部分用人工饲料;一种是冰鲜鱼,比如很多红衫鱼、白鲳鱼都是渔船捕捞的,但作业海域也多在南海。
“不过现在流通那么发达,市面从外省、外国进口的水产也不少。多宝鱼广东省内少生产,主要从山东、辽宁进来,有些可能从台湾、香港进来;龙虾多数是澳大利亚来的,流通环节要加强监管。”黄伟健提醒。
留意巴特鱿鱼和秋刀鱼
邱永松也表达了对远洋渔船渔获的担心。
“国内每年很多远洋渔船去西北太平洋捕鱼,都是大公司的船只。五六月份就是捕捞旺季了,他们捕的鱼还是运回国内卖,进国门要检测。”邱永松介绍,如果检测关没有做好,容易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因为放射性物质沉积在鱼体内,不能像沾有辐射烟尘的蔬菜一样“洗洗就掉”。
邱永松强调,未来几个月要强化检测西北太平洋北海道渔场的海产品,如巴特鱿鱼和秋刀鱼。但眼下市民购买的巴特鱿鱼和秋刀鱼,多是上一个渔汛的产品,可以放心食用。
广东近海水质正常
环保部:影响仅相当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我国影响的百分之一左右
羊城晚报讯记者杨辉、通讯员梁光源报道:日本向太平洋中排放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废水,引发了中国居民对海产品受到核污染的担忧。广东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日本排放的核废水没有对广东的近海造成影响,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广东近海水质正常。
广东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到目前为止,广东近海水质监测数值正常,且每天都会将海水监测数据上报国家环保部,“公众如果关心广东近海水质,可以上环保部网站查阅”。
不过,环保部依然在高度关注日本排放的核废水对我国的影响。4月15日环保部负责人表示,日方向海洋排放了大量放射性污水后,对我国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小,相当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我国影响的百分之一左右,无需采取防护措施。但福岛核事故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我国应继续跟踪、监测和评估福岛核事故对我国环境及海洋生态的长期影响。”环保部表示。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