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8日电(记者杨骏)福岛第一核电站内数万吨放射性污水何去何从,成为日本政府的当务之急。日方对泄漏的高放射性污水围追堵截,将低放射性污水直排入海,一堵一排间,透露出核危机处理中的几多“无奈”。
首先,封堵高放射性污水入海,是日方必须之选。
东京电力公司5日曾公布,对2日采自2号机组水闸附近的海水样本的分析发现,每毫升海水中放射性碘-131的活度相当于法定限度的750万倍。而该机组竖井内积水和从裂缝流入海中的污水的放射性碘活度相当于法定限度的约1.3亿倍。如果任由这样的污水入海,后果不堪设想,封堵污水是必须的。
虽然封堵措施奏效,高放射性污水停止入海,可核电站各机组储水设施已满,多出的放射性积水没有明确出路,成了阻碍抢修核电站冷却系统的“拦路虎”。这令日方很无奈。
积水不除,一切无从谈起。在各类储水设施已满的情况下,“排”还是“不排”,日方左右为难。排水入海,必然造成污染。不排,又无法修复冷却系统并稳定反应堆状态。而反应堆的浇水降温工作还在继续,积水仍在增加,不加处理,仍然有泄漏危险。
于是,排放万吨低放射性污水入海,腾出空间装高放射性污水,成了日方所称的“不得已”之举。东京电力公司从4日晚开始,将之前存储在集中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约1万吨低放射性污水排入海中,污水放射性物质浓度是法定限度的约100倍。
虽然东京电力公司声称污水排放后,持续食用附近海域的鱼类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小,但仍引发了对鱼类食品辐射的担忧,日本渔业遭受沉重打击。法国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研究院(IRSN)发表报告指出,以微粒形式沉淀到海底的放射性物质有可能造成长期污染,特别是铯-134半衰期有数年,铯-137半衰期约30年,它们有可能在日本近海沉淀,并有可能在鱼类体内富集,需要长期进行监控。
排放放射性污水有害,日方称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因为排污入海可以“救急”,而运输和建造大型储水设施,时间上来不及。
尽管如此,人们仍对日本的做法多有诟病。一些核电专家认为,排污入海并非唯一选择,只是最简便的选择罢了,且有关部门早就应该预计到污水和积水问题,早作准备。
此外,不和邻国商量就将放射性污水排入大海,直接损害了日本的国家形象。韩国、俄罗斯已对日方不事先“打招呼”就排污入海的做法表示不满。
日本排污入海的做法,是否轻率,影响几何?最终需要长期研究才能进行客观评定。不过,日方所称的“无奈”凸显了本次危机的严重性。一次前所未有的地震,引发了空前复杂的核危机,到底该如何应对?没有现成答案。各国不如思考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换成自己,是否能比现在的日本做得更好?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