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吃点头孢,拉肚子吃点阿莫西林……生病的时候,你曾这样自己买抗生素吃吗?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卫生部门呼吁公众关注抗生素滥用问题,将主题定为: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面临危机
重症病人无药可用
市民吴女士是朋友眼中的美女,特别是笑不露齿的样子,颇具淑女风范。其实,她的笑不露齿是有苦衷的,因为只要咧嘴一笑,就会露出一口灰黄色的牙——四环素牙。
“跟我同龄的人,小时候几乎全都吃过四环素。”正如吴女士所说,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四环素被看作是抗菌消炎的“机关枪”而被过多地使用。然而,随后而来的近乎席卷全民的抗生素滥用,后果就不再是一口“四环素牙”这么简单了。
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叶冬梅告诉记者,去年碰到的一个病例让她印象深刻。那是一位重症肺炎患者,住进了ICU重症病房。细菌培养提示患者感染的是一种叫鲍曼不动杆菌的细菌。这个结果让医务人员非常头痛,因为培养结果显示,细菌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耐药。
经过反复论证,又查了很多文献,医务人员只能在耐药的抗菌药物中,选择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以期能提高药物的敏感性。无奈患者病情在一度得到控制后又出现反复,最终没能抢救过来。
叶冬梅说,这样的情况目前不是常见病例,一般只会出现在高龄、患基础疾病(糖尿病、肿瘤、肾脏疾病等)的长期住院者身上。但是这样的病例存在,向世人敲响了警钟,提醒公众必须重视抗生素耐药问题。
一批抗生素正在失效
“新药面市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细菌耐药的速度。”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临床药学专家陈龙英教授说,“无药可用”并不是危言耸听,新药的研发需要高额的费用和漫长的时间,上市后可能很快就出现耐药情况。有不少曾经效果很好的抗生素,现在几乎已经不用了,因为耐药率太高。
以氨苄西林为例,本来是对泌尿、呼吸系统感染比较有效的一种药物,但近年来医院已经很少使用了,尤其是在住院病人中,因为耐药率已经接近100%。还有氨曲南,上市时曾被不少医生看好,没想到也很快出现耐药情况,渐渐淡出临床治疗。
陈龙英介绍,最典型的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也就是人们熟悉的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由于使用方便,不用做皮试,很快被广泛使用。当时业内人士都认为,这类药物作用于细菌的DNA,不太会出现耐药。事实并非如此,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快速上升,适用范围大大降低。
深度分析
习惯误区:用抗生素好得快
导致“无药可用”的原因有很多,老百姓生病自己买药吃是原因之一。头孢、阿莫西林、诺氟沙星……当天记者采访的市民中,所有人都能随口说出几种抗生素的名字,而且大多数人承认自己曾经在药店买过抗生素。
胡先生觉得自己也属于“滥用一族”。他有个不好的习惯,只要一发烧,就一定要到医院打点滴,原因是生病太影响工作,打点滴好得快。今年春节,胡先生回桂林过年,大年初二就开始发烧。于是他到一家医院请医生开点滴,医生说体温还没超过38°C,根本没必要吊针,只给他开了点口服药。到了晚上,胡先生见烧没退,又找到另一家医院,请求医生无论如何要给他开点滴,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地在一夜之间退烧了。
滥用抗生素会带来什么后果?在国内某知名论坛上,一个名叫《让医生来告诉你:超级细菌可怕在哪里》的帖子,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强烈关注。发帖的网友是一名医生,“感冒和腹泻这两种最常见的疾病,大家在药店买药时,都喜欢用抗生素来治疗,这没有什么好处!其实,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远比你想象的要强大!但是,如果你平时都是使用抗生素来解决,人体的免疫系统得不到充分调动,就像长时间不运动肌肉会萎缩一样,长时间免疫系统得不到调动,免疫力也会休眠和退化!”
买药方便:抗生素可随意买
按照国家药监局的规定,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抗生素在处方药之列,凭借医生处方购买处方药的规定在许多药店流于形式。
4月7日,记者来到南宁市七星路的一家药店,在挂着“Rx”(处方药)标志的柜台里,摆放着老百姓们熟悉的抗生素,如头孢类、阿莫西林、环丙沙星等,仅罗红霉素就有近10种产品。
记者表示要买罗红霉素,店员很快从柜台里拿出一盒石药集团生产的罗红霉素分散片。记者特别询问:“不需要处方吗?”店员没有答话,而是示意可以到收银台结账了。
在桃源路的一家药店,正在购买感冒药的市民蒙女士说,平时感冒都会自己到药店买点抗生素来吃,再配着吃点感冒药,这样病好得快,“抗生素在药店都能买到啊,我没遇到过要处方的情况”。
服药不当:随心所欲使用抗生素
不按时间和剂量服药也会造成耐药。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叶东梅说,有不少抗生素的半衰期比较短,如阿莫西林、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需要一天多次服药才能维持血药浓度。如果不按时间和剂量服药,同样会出现耐药问题。
叶东梅告诉记者,对于这类时间依赖性药物,输液时需要一天多次用药,才能确保疗效,降低耐药。可不少病人觉得一天跑几趟医院太麻烦,吊完第一瓶后感觉好点了,就不再坚持治完整个疗程。
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可以概括定时定量服药的重要性:对付细菌必须一棍子打死,如果剂量不足或时间不够,充其量只能算一棍子打晕,等它回过神来,就会吃一堑长一智,变得更加强大,再想打就困难了。
专家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应遵循“四不”原则:不主动要求;不随意买药;不自行选药;不任意停药。
食物残留:吃肉吃进抗生素
“我们发现有些病人没有吃过这类抗生素,但却已经产生耐药了。”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临床药学专家陈龙英教授说,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我们吃的鸡鸭鱼肉等动物食品,在养殖过程中使用了抗生素。她本人就曾有过亲身经历。
陈龙英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去海鲜市场吃海鲜,点了一盘青蟹和一条多宝鱼,吃完后出现了严重的过敏症状。她觉得很奇怪,自己对海鲜并不过敏,为什么会这样?没过几天,她就在电视上看到了在多宝鱼中检出残留抗生素的新闻。养殖户为了让鱼少生病,饲养时投放了喹诺酮类抗生素。而她恰巧对喹诺酮过敏,这才找到了问题的原因。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