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海啸引起的福岛核泄漏事件,触动了人们的危机神经。上海辐射环境监督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传琛,昨晚做客第118期新民科学咖啡馆,用知识帮助公众排解谈“辐”色变的不必要恐慌情绪。其实,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时刻暴露在各种射线之中,即“本底辐射”。在上海,本底辐射量大约有0.08~0.1微希伏/小时。而辐射量低于100毫希伏,对人体健康不构成明显影响。
87%来自天然辐射
“不要谈到辐射就很紧张,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充满了辐射。宇宙射线就是一种天然辐射源,幸好有大气层保护,否则我们接受的剂量就很高。”李传琛介绍,按照来源分类,辐射源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天然辐射源包括了来自于宇宙、陆地,甚至人体内部,这部分的剂量占了人接受辐射剂量的87%。
剩余13%的辐射来自于人工辐射源,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增加的,包括医疗、核电和核试验、考古年代测定、烟雾报警器、育种、无损探伤、元素分析、同位素示踪等。如在医疗领域,X线透视、CT扫描、核医学与介入放射学诊治等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辐射剂量。
年辐射不超1毫希伏
辐射危害没有人们想象那样严重。据一份关于“香港常见致命因素的每年平均死亡率”调查显示,每日抽10支烟的烟民死亡率为1/200,恶性肿瘤病的死亡率为1/630,而平均每年接受0.15毫希伏辐射剂量的本地从事放射性行业的人员死亡率仅为十七万分之一。
不过,辐射剂量得有个度。“持续低剂量放射源照射,不一定致病,但随着照射量的增加,致病的概率就会增加,更易出现癌症、染色体畸变以及胚胎受影响等。如果是高剂量照射,各种放射病就肯定会显现,随着照射量的增加,生病严重程度就会增加。前者就是辐射剂量的随机性效应,后者则是确定性效应。”李传琛如是解释。
国家公布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公众受到人工辐射剂量一年不能超过1毫希伏,而从医学的角度考虑,受照剂量在100毫希伏以下对人体都没有明显影响。据了解,100毫希伏相当于1年内累计照射约10次CT。
核电站建应急计划区
“针对核电辐射防护,每个核电站装机前,须和当地政府部门制定应急计划区,具体分为烟羽应急计划区和食入应急计划区。”根据我国标准推荐,烟羽应急计划区的内区为3到5公里范围,辐射事故发生时人员撤离不分方位,而外区为7到10公里范围,人员撤离时按风向扇形;而食入应急计划区,一般划定为核电站周围10到80公里。
李传琛说,每个核电站的应急计划区要“量身定制”,根据其自身大小、当地人口规模、气象水文条件来制定。“当然,不是说万一核电站发生事故,超过这些范围,放射性物质就不会到达了,而是浓度已经很低,不会危及人体健康。”
本报记者马丹董纯蕾
万一面临核泄漏等事故,在影响范围内的人们可遵循十大防辐射对策——
1.隐蔽
2.个人防护方法例如用手帕、毛巾、纸等捂住口鼻,可使吸入的放射性核素所致剂量减小到1/10。
3.服用稳定碘碘化钾或碘酸钾可以减少放射性碘同位素进入甲状腺。一次服用100mg碘(相当于130mg碘化钾或170mg碘酸钾),一般在5~30分钟内就可阻止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约一周后对碘的吸收恢复正常。
4.撤离
5.避迁
6.控制食物和水,使用贮存的粮食和饲料
7.控制出入
8.人员除污染
9.地区除污染道路和建筑物表面可用水冲或真空抽吸法。设备可用水和适当的清洗剂清洗;耕地的农田和牧场可去掉表层土移往贮存点埋藏,也可深耕而使受污染的表层移向深层。
10.医学处理(1希伏=1000毫希伏=1000000微希伏)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