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重回100美元上方后,生物燃油概念也再度得到市场追捧,原油价格正与农产品价格紧密联系在一起。机器与人争夺粮食,粮食供应趋紧格局短期内难解。
近期,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春节后15天农产品价格指数的跌幅在3.2%左右,超出往年2.5%的平均水平。周三发布的主要农产品国际价格周报也显示,上周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环比全面下跌,小麦价格跌幅达到一成。其中,连涨6周的棉花价格止涨回落,环比跌1%,不过较上年同期仍高出149%。大米、玉米当周跌幅也达到1%。大豆、豆油、棕榈油也环比下跌,跌幅介于3%~5%。食糖价格连续第三周下行,环比跌2%。与此同时,国内期货价格也出现小幅回调。
由于春节在2月初,因此购买力很可能在1月末已经得以释放而形成了2月份价格回落的局面。然而,当中国市场出现短暂回落之际,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价格仍在继续上行,尤其是玉米价格丝毫没有出现回落,预计后期国内粮价仍将继续上行。
“高油价下生物燃油概念重新得到市场追捧,其中玉米、豆油、棕榈油、白糖品种能源用途在强化。”格林期货研发总监李永民表示,生物燃料正在改变着农产品的需求结构,粮食能源化概念使得原油价格与农产品价格紧密联系在一起。
显然,已经站上100美元/桶的国际原油价格,涨势未有结束的迹象。正是由于国际油价的居高不下,生物燃料的概念也不断被提起。当前的世界已经进入“人、牲畜、汽车争夺粮食”的时代。
乙醇汽油目前提炼最成熟的技术工艺是玉米提纯,因此玉米价格走势和原油走势就高度吻合。在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桶之际,国际玉米期价也走到31个月来的高点,国内玉米价格也创下品种上市以来新高。
除玉米外,其他粮食价格也出现了齐涨现象。世界银行行长发出警告称,“当前国际粮价已经逼近2008年粮食危机时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并威胁到全球数千万人生计。”更令人担忧的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11年全球粮食作物产量将下降2.1%,粮食供应仍将趋紧。
不过,虽然国际粮食价格染上了“油”性,但对国内粮价还需谨慎对待,谨防政策累积效应显现,对价格形成压力。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