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为难。
国家统计局公布一月份的数据之后,各方质疑不断,而官方的解释不但没有打消大家的疑虑,反而让此次统计权重的调整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说一千道一万,根源在于数据和大家的现实感受相差还是太远。而此种差距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过去大家也就是发发牢骚而已,如果影响对未来决策就不得不引起高度警惕。
事实上,根据大家对通胀的预期和对央行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连续三次加息的判断,2011年第一个月的CPI破五是正常的,因为2010年11月已经破五,12月稍有回落,考虑到元旦因素和入冬以来的北方旱情导致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破五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统计局的数据却表明,CPI只有4.9%,远低于大家预测,让人大跌眼镜。
从分类数据看,农村的是5.2%,城市的是4.8%,食品价格上涨最多达到10.3%,居住价格达到6.8%,从环比数据看上涨1%,均符合实际情况,问题恐怕是出在权重比例的调整上,或者说人为地降低了CPI的涨幅。
应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调整。长期以来中国CPI的统计方法存在着比较大的历史局限和缺陷,农产品食品价格的比例过高,而居民居住费用支出的比例过低,中国的CPI一定程度上还是一个饮食CPI,甚至可以简化为一头猪的CPI,三十年前这样的CPI是符合国情的,三十年后这样的CPI必然是落后于社会发展的,对于吃的过度敏感导致CPI不能真实反映社会消费品价格的真实走势和需求,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2004年以后,国际市场开始以“中国饿虎说”为概念疯狂炒作原油期货价格,油价连续突破40美元、80美元、100美元,最后在2008年7月达到147美元的历史高位,此后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半年内又暴跌至33美元。原油期货的爆炒导致新能源概念走俏,而在新能源中最具市场价值的又数乙醇汽油,乙醇汽油目前提炼最成熟的技术工艺就是玉米提纯,这样玉米价格的走势和原油期货的炒作走势就高度吻合,芝加哥的玉米在2006年初还在300美元,到油价创出新高后,玉米价格已经升到700美元以上,油价暴跌之后,玉米同步打回300美元,但是目前油价刚回复到80美元的平台,而玉米价格却又回到700美元,离历史高点仅有一步之遥。玉米在中国是养猪的精饲料,玉米价格暴涨直接推动生猪成本上升,肉价就必然上涨,这是典型的输入性通胀,中国政府当年的供不应求的对症下药,大力刺激生猪产业,结果就是隔年不得不动用国有资金大力收储猪肉以保护农民积极性。不得不指出的是,原油和玉米如此爆炒,金融危机之前,美国的CPI最高不过3.6%,而中国同期的CPI却达到8.6%,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美的CPI构成差异极大。
令人遗憾的是,统计局回应CPI权重调整人为拉低CPI的解释,让CPI调整的价值大打折扣。按照官方的解释,调整前的CPI是4.918%,调整后为4.9%,同比数据增加0.024个百分点,环比减少0.049个百分点,这样的权重调整又有多大意义呢?能让宏观决策免蹈覆辙吗?
根据世界银行的说法,全球粮价在过去一年中已经上涨29%,距2008年历史高点仅有3%的差距,已经到了危险之地,可以想像的是由于连续干旱,中国因素又会成为新一轮炒作的借口,如何正确判断期货价格的走势以及其对现货市场的影响,是决策者必须补上的课程。世界和以前不一样了,有资本市场这么一个放大器,很多的价格因素都会被人为操纵,CPI也会受此影响的。
粮价极有可能会重复油价的故事。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