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价格上涨已经开始由食品向非食品领域传递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25/2011 15:12:41   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6%。分类别看,食品上涨7.2%,烟酒及用品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4.5%,衣着下降1.0%,交通和通信下降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持平。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0.5%。

  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继续上涨主要来自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共同推动。12月份食品类价格和非食品类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9%、0.3%,对CPI环比贡献率分别为59.9%、40.1%。

  我们认为,2011年第一季度CPI涨幅将处于高位,理由如下:

  第一,食品价格上涨已经开始向非食品领域传递,据统计,2010年9月、10月、11月、12月非食品价格对CPI环比贡献率分别为33.4%、42.1%、37.5%、40.1%。

  第二,食品等民生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了社会通胀预期日益强化。

  受中长期的影响,2011年中国将面临更大的通胀压力,理由如下:第一,流动性过剩、货币超发已成为主导这轮农产品[15.92 3.04%]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因素,而全球流动性泛滥的现象加剧了国内输入性通胀的压力。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后的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全球输入型通胀在加强,全球通胀预期上升。为了应对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央行纷纷开动印钞机开闸“放水”,向市场注入了空前庞大的流动性。在这个背景之下有些关系老百姓国计民生的商品原材料许多是进口的。比如像大豆,几乎四分之三是进口,植物油大多数也是进口的。在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大背景下,全球货币多,全球商品价格包括棉花、糖、咖啡、石油都在涨价。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去年12月连续第六个月上涨,达214.7点,打破2008年6月创下的213.5点这一历史纪录,达到1990年以来最高值。目前,中国对国际大宗商品需求旺盛且高度依赖,铁矿石、油料、石油等产品的对外依存度都在50%以上,一旦这些商品因为美元贬值而出现涨价,中国将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

  第二,全球食品价格将继续上涨。首先,食品需求增长较快。世界人口自1970年以后几乎增加一倍,我们每年仍然要增加8000万人。这种无情的增长开始让农民的能力和地球的土地资源及水资源不堪重负。除了人口增长,还有大约30亿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不断提高,吃掉更多靠粮食喂养的牲畜和家禽。发展中国家肉、奶和蛋消耗量的增长史无前例。

  粮食生产汽车燃料。美国2009年收获4.16亿吨谷物,其中1.19亿吨进入乙醇蒸馏厂用来生产汽车燃料。这些谷物足以养活3.5亿人一年时间。美国在乙醇蒸馏厂上的巨额投资搭建了车与人直接争夺世界粮食收成的舞台。世界粮食消耗长量从1990-2005年的年均2100万吨增加到2005-2010年的年均4100万吨。其次,供应限制日益扩大。粮食需求长量提高一倍,供应方面却出现种种新的限制;与此同时,像土地侵蚀等长期存在的因素也加剧了。世界三分之一的地表层土损失的速度超过新土通过自然过程形成的速度,从而正在失去原本的生产力。两大风沙侵蚀区正在形成,一跨越中国西北、蒙古西部和中亚,另一个位于非洲中部。与此同时,地下蓄水层的枯竭正迅速缩小世界很多地方的灌区,这种相对较新的现象是大规模使用机械泵开采地下水造成的。迅速扩展的城市也在与农民争夺灌溉水。气温的上使世界谷物产量难以赶上需求的空前增速。另一股威胁食品安全的新趋势是高山冰山的融化。

  第三,从需求、供给、资金面、国际视角、政策面、异常天气、农产品价格波动周期等方面来看,中国农产品价格将续上涨。初步测算,未来几年农产品价格将继续上涨,还存在80%-100%上涨空间。中国农产品价格已经于2007年入了第三轮周期上涨阶段,实际上2007年至2009年农产品价格已经累计上涨了22.0%,我们以过去32年中国农产价格年均涨幅作为第三轮周期年均涨幅,据统计1978年至2009年中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年均涨幅为6.3%,假定第三农产品价格波动周期时间跨度为12年,这样第三轮周期农产品价格涨幅为107.2%。由于部分国家干旱,粮食减产,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价格产生了影响。另外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了包括农产品在的生产成本的增加。自然灾害出现多发、重发,例如今年10月份海南发生了洪灾,而海南是很重要的蔬菜供给地,这地区对今年11月、12份及明年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产生一些影响。

  我们认为,未来粮价的持续上涨可能会引领小麦等其他产品价格上涨,从而相互叠加,产生放大效应,将增大未来通的压力。

  第四,工业部门的资源和能源成本一直被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但未来将逐步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源和环境护更为重视,资源性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对碳排放加征税收是一种趋势,成本压力将进一步上升。

  第五,以低端劳动力成本为主的生产要素价格的成本在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可能进一步在加深,在于“十二五规划指出,劳动报酬要跟劳动生产率同步。由於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关系被打破,中国劳动力工资在2010年大致增了30%到40%,并可能在随后3年到5年内,每年继续以20%-30%的速度增长。

  第六,前期超发的货币大量流向资本品,导致了土地和地产价格急剧上涨,城镇的生活成本、商务成本不断上升。

  第七,异常气候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新年伊始,贵州、湖南等地出现大范围的低温冻雨、降雪或雨夹雪天气,运输阻导致部分地区的菜价又开始上扬,无疑给高企的CPI火上浇油。

  第八,国内上万亿资本从实体经济溢出,产业空心化的现象不断加剧,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进一步给高通胀增压。

  第九,恶劣天气、减产预期等因素都会成为农产品价格炒作的时机,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轮番上涨,带来较大通胀力。

  第十,粮食的全球化、金融化和能源化的发展态势,将导致国内粮价更加复杂化。

  根据我们预测模型结果显示,2011年1月份、2月份CPI涨幅分别为5.0%、5.1%。我们认为,粮食、蔬菜等农产价格持续上涨及输入性通胀将导致2011年的CPI涨幅超预期,可能达到4.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