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吃我们的喜糖!”最近又到了婚嫁的高峰期,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理念的普及,“喜糖”中糖果的分量正日益减少。民俗学家指出,“喜糖”中糖果的分量可以减少,但其象征甜蜜的意义一点都不可少。
来历 爱情甜蜜的象征
“糖象征着爱情的甜蜜,因此请吃喜糖也就成为办婚事的代称。”泉州师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陈桂炳教授说,改革开放前,由于生活水平比较低,在我市的广大农村地区,糖果是一种平时生活中较少能享用的食品,能享用者主要是小孩,因此在婚事中送出的喜糖,很受百姓欢迎。但囿于经济能力,一般是难以做到大批量向亲朋好友分发。以前办婚事,往往在新娘快到夫家时,由婚礼操持者派人站在高处抓几大把糖果抛撒下来,让等着看新娘的人(以小孩为多)抢着接,一般只有那些眼明手快者才能多抢到几粒,较多的人是两手空空的,尽管如此,却也营造了一种办婚事所需要的热闹氛围。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提高了,糖果不再是稀缺品,分成一包一包分发给亲朋好友,而且糖果的质量也越来越上档次。喜糖的分发在时间上也有讲究,如果是婚礼之前发出,收到喜糖者会送礼给新人并出席婚礼;如果是婚礼之后发出,则只是告知对方,新郎新娘已经结婚了,让对方分享这份甜蜜。
民俗专家傅孙义说,糖在很长时期都被当成高级营养品。喜糖也是订婚必不可少的,它是给女方用来分发亲戚朋友,遍告亲友家中的闺女已许了人家,即将出阁了。喜糖的数量多少,就要看女家的需要了。改革开放初期,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后,喜糖的需求量持续攀升,一般要一两百公斤甚至更多。
尴尬
身份如同“鸡肋”
但随着糖果的“身价”一再下降,其中所含糖分等对身体健康的不利因素被广为熟知,喜糖的地位变得尴尬起来。
“我们一般把它当做实在没有东西吃时充饥的点心,平时轻易不会去动它。”在市区某事业单位供职的郭先生告诉记者,单位年轻人多,因此办公桌上总是有一包一包的喜糖。由于孩子吃多了糖果不好,家中有孩子的同事几乎都不敢把喜糖带回家。
发喜糖的人其实也很矛盾。“设身处地替人着想,我当时还真想不发喜糖呢。”五年前结婚的苏先生说,后来还是在观念比较传统的父母的一再坚持下,他硬着头皮去订了一百多公斤喜糖。“结婚后剩下很多,大家都不爱吃,很是浪费!”
变革 “糖”分越来越少
为了改变喜糖的尴尬境地,很多人在喜糖内容上动起了脑筋,引发了喜糖的变革。
几天前,李先生从单位上带回了一袋喜糖,因为他的同事小陈要结婚了。“早就告诉你不要往家里带喜糖,你怎么不听?”妻子见状,嗔怪地对他说:“等会小家伙吃糖了我跟你没完!”可等她“检查”完喜糖袋,翻出里面的一大包饼干、一小包水果糖和一罐可乐,乐了:“还有这样的喜糖呢,嗯,不错!”
除了糖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以及水果糖、饼干的分量越来越多,细心的人们还发现,一些人变革得更彻底:请帖里附上面包券或者购物券,糖果一个都没有。
建议 要变革也要传承
“时代在发展,风俗习惯也要与时俱进。”傅孙义认为,许多人都意识到了糖对健康的危害,因此在操办喜宴过程中,减少喜糖的分量是正确的选择。
陈桂炳则指出,“喜糖”的内容变革是必要的,但也要考虑民俗文化内涵的传承性。如今,“喜糖”中糖果的分量可以越来越少,但不应少到“零”的程度。因为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喜糖”中糖果的分量如何减少,喜糖作为甜蜜爱情象征的意义不可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民俗传承与变异的辩证关系。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