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海口水产码头变茶业市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20/2011 10:15:29   来源:-

  进入腊月,不论是超市还是批发市场,都是一派人头涌动的年货旺销场面,而与市民最贴近的街边便利店,仍旧是一副不温不火的行情,随着市民购物习惯逐渐由街边店消费转向超市消费,以水产码头为代表的海口小商品物流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曾经红火:一车10多吨的货物不到一小时卖完

  水产码头现有的384家批发店中,从事糖果副食品批发生意17年的鸿基贸易店规模居中:店铺面积100多平方米,仓库在店铺对面的一栋小楼房里,店铺上层是员工宿舍,拥有大小不一的运货车6辆,总运力30多吨,员工近20人。

  鸿基贸易店的陈老板说,1990年代初期的水产码头生意十分红火,一车10多吨的货,不到一小时就可以卖完。现在同样多的货,则要卖好几天,甚至个把星期才能卖完。“以前,海口的街边店,甚至海口周边市县的小批发行,都从水产码头拿货,这些年海口多了好几家大超市,人们越来越喜欢去超市买东西,海口的街边店生意做不起来,街边店少了,来水产码头进货的小店就少了。而且,现在很多厂家直接做到终端零售,水产码头对街边小店的供货量只能占到60%。”

  “快要过年了,到店里用现金拿货的人才多起来。平时要靠我们往下面送货。”

  对照今昔,感叹水产码头的黄金时代不再,陈老板认为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已是必然。

  20年:从假货泛滥到品牌代理

  水产码头批发市场前身是海口市国有企业海口市水产供销总公司(以下简称水产公司)于1984年建立的海口市水产品批发市场,当时主要以经营水海产品为主。1987年开始,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水产公司出租土地,各经销商户出资金(可免出资商户铺面租金8年),投资建设了这个综合性批发市场。

  当时市场经济还是新鲜事物,流通市场秩序混乱,水产码头一度假货成灾,“水产码头”几乎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1992年,海口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水产码头市场附近成立滨海工商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规范管理水产码头市场。

  滨海工商所所长李刘良2004年到任,亲身经历了水产码头这些年的变化。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早些年,工商所每年在水产码头查处的违法经营案件有30多起,到去年,这类案件只有三四起。“以前我们在水产码头以查处假货为多,后来涉案的多是不合格产品。随着销货台账和索证索票制度的建立,水产码头经营秩序改善,经营户们的经营理念和市场服务意识也在提高,现在很多商户已向品牌代理商转变。”


  时代变迁:拳脚渐难施展

  水产码头批发市场的形成和兴盛,离不开附近海南重要的水运客运码头海口新港带来的区位优势。曾经便利的交通、南来北往的客商旅人,再加上精明经营着这里绝大多数铺面的潮汕商人,使水产码头小商品批发市场成为我省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小商品集散交易中心,占据海南省批发市场半壁江山。据不完全统计,水产码头的380多家批发店,每年上缴税收3000多万元,解决1.4万人就业。

  2003年,海口曾引进义乌模式,在秀英建设“义乌小商品市场南洋批发城”,投入2亿多元,建成商铺1100多家。然而3年后,义乌小商品城(600415)90%的铺面关闭,未能撼动水产码头批发市场的江湖地位。

  同行竞争不足为惧,但海口城市的扩张、区域功能的调整,终于让水产码头感受到重重压力。

  记者从水产码头批发市场业主单位水产公司了解到,目前,该公司只保留水产码头36亩多的用地,占原来总用地面积的55%。其余土地,则已于2008年由上海绿洲花园置业有限公司拍走。

  不断缩小的用地,让水产码头里的优质商户感到拳脚难以施展,水产码头最大的商户,东岭商贸和琼顺商贸相继搬离。留在这里的批发商,沿袭着夫妻档、父子店的经营模式,继续承受着种种经营考验:这里受交通限行管制,大货车进不来,进来了也没地方卸货;小货车跑不远,批发商的辐射半径缩小;商品同质化严重,鱼龙混杂……

  今朝:难免被调整命运

  2005年启动的秀英港、新港、马村港三港合一重大项目中,海口新港港口客货运功能陆续迁移,为海口市中心区腾出宝贵的新港片区。2007年,海口市对原新港港区的用地进行规划调整,按照游艇码头的功能定位,规划建设成以商业、休闲、娱乐为主的区域。去年8月,海口市编制完成新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其定位为以文体休闲、中高档居住区为主要功能的核心区域。

  水产公司总经理林鸿善向海南日报记者表示,按照市政府的整体部署,水产码头批发市场现有用地将被改造,新建高层商住楼,鉴于水产码头内有100多户茶业经销商,批发市场下一步将调整为省内最大的茶业专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