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假羊肉卷 一个“漂亮”的擦边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13/2011 08:58:10   来源:慧聪网

  日前,“猪肉+香精=羊肉卷”这么一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公式,再一次打击了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在这里,暂且不论这假羊肉卷的危害有多大,也不论假羊肉卷问题的出现该由谁来买单。仔细看看事件内容,人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犹如乒乓球比赛中漂亮的“擦边球”一般,打得人们没了“脾气”。

  事件回顾

  2011年1月的一天,家住南京城东的孙先生在市场中购买羊肉卷时发现,商品盒子上明明标写着“羊肉卷”,可产品成分一栏的标注却是:猪肉、羊肉香精,这让他大吃一惊。随后,有记者在南京市场上调查发现,猪肉加羊肉精合成羊肉卷,竟在南京市场上疯卖,连商家都公开承认,这种羊肉卷是猪肉与“羊肉精”作为添加剂合成的。

  媒体近日来关于“山寨羊肉卷”的连续报道,引起了南京工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展开了专项整治,全力打击制售假羊肉卷的行为。

  耐人寻味的“关注点”

  “品味”此次山寨羊肉卷事件中的细节。值得人们关注的不是孙先生的吃惊,媒体的调查和工商部门的专项整治,值得人们关注的而是“产品成分一栏注着:猪肉、羊肉香精”、“连商家也公开承认这是山寨羊肉卷”这两句看似简单的话语。殊不知在两句话背后隐藏着商家的“绝顶聪明”和相当了得的“擦边球”技术。

  我们不妨把这事件看着是商家和消费者、商家和监管部门的一场“乒乓球比赛”,通过这种看似“戏谑”的方式来解读假羊肉,这么一个漂亮的“擦边球”。

  产品成分标注,漂亮的“擦边”消费者。

  在与消费者的对垒中,孙先生作为消费者的头号选手,领教了商家的“高超球技”。

  事件中,孙先生看着商品盒上明明写的是“羊肉卷”,但是在仔细阅读产品成分后,“猪肉+羊肉香精”的字眼让孙先生大吃一惊。(商家的刁钻发球)

  孙先生感觉上当受骗,为此要找商家讨个说法。(孙先生勇敢回球)

  在孙先生的回击中,孙先生以明明写着是羊肉卷,但事实上不是羊肉卷的理由回击商家。这看上去似乎“理由充分”并且“证据确凿”,孙先生也应该认为这次“勇敢回球”定能拿下这场“比赛”。但是,商家一个漂亮的“包装擦边球”打得孙先生没了脾气。

  虽然在商品盒上标写的是“羊肉卷”。但是,在产品成分栏中商家也“明确”的标注了此羊肉卷的成分为“猪肉+羊肉香精”。商家定会以此为由反击以孙先生为代表的消费者:“我们明确的标注了产品成分,不能说这是欺骗消费者,要怪也只能怪消费者自己没有看清楚包装说明。”这么一个漂亮的包装擦边球,无论是商家别有用心也好,还是凑巧赶上也好,定会让以“欺骗”为由回击的消费者无法接招,败下阵来。

  在与消费者的对垒中,商家以“成分标明”这一包装擦边球赢得了比赛。

  是什么让商家“大方”的承认山寨羊肉卷

  在商家和监管部门的对垒中,人们肯定会认为监管部门作为食品安全的监督方,犹如乒乓球比赛中的裁判,与其对垒只能是“自讨没趣”。但是,在此次对垒中,商家有充分的准备,让其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来赢下这场“比赛”。

  当媒体披露“山寨羊肉卷”后,当地工商部门对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商家的嚣张气焰。(这可以看作是监管部门有力而“凶猛”的回球)

  但是,如果监管部门要就“假羊肉”事件问责于商家,要用什么“球技”来“致其于死地”呢?用有关包装的法规来问责?可是,对方已经明确标注了产品成分。用添加剂相关法规标准来问责?可是,前段时间火锅添加剂的相关标准才“新鲜出炉”,对于新生事物“羊肉卷”的相关标准是否会存在?

  经过一番较量,“山寨羊肉卷”虽然在市场上消失了。但是这场比赛,监管部门并没有拿下。相关法规的不完善甚至缺失,让其在这场较量中似乎是自己在跟自己较劲。

  然而,商家漂亮的“包装擦边球技术”结合“钻漏洞”的高超能力让其在实质上赢下了这场比赛,让其敢大方的承认:“这种羊肉卷是猪肉与羊肉精作为添加剂制合成的。”

  关于“一败涂地”的反思

  消费者:消费者对于自己的失败显得有些无奈,本以为胜券在握的比赛,却一个不小心丢掉了胜利。这个“不小心”便是人们往往不去关注产品包装的说明,忽视了包装说明的作用。让商家通过“将羊肉卷字样放于明显位置,将产品成分放于不起眼位置”这种并不高明的手段,占据了有利形势。

  不过,一次的失利,不能代表什么,换一个角度来想,这次失利能给人们积累宝贵的经验,提醒人们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产品包装,谨防再被“擦边球”。

  监管部门:对于监管部门,在过去的2010年中可谓是“失利再失利”。化学火锅、假鸡蛋、假豆腐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纷至沓来”,让监管部门疲于应付,更是失去了“民心”。

  在与商家的较量中,监管部门“经常性”的因为法规的不完善和缺失,监管的不及时甚至“放之任之”的态度,每次都似乎在与自己较量,商家也总是能将消费者的愤怒转嫁到监管部门身上。想要改变这种局势,监管部门只能寄希望于“加大监管力度,完善政策法规”。

  编者后记

  食品安全的每一次事故,总会在一片“谩骂”、“讨伐”和“责备”的嘈杂声中落得“一地鸡毛”的局面。可悲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消费者、制假商还是监管部门都会“逐渐淡忘了以往发生过的事件。潜意识般、麻木的等待下一次事件的“喧闹”。在这里笔者作为食品行业的关注者、作为一个普通的食民,犹如许下新年愿望一般:祈祷,来年食品能安全些,商家能道德些,监管部门能给力些…… 文/宁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