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究的是养生之道,美食在乎的是色香味俱全。所谓的中华美食,即普通之物通过特殊的加工而形成的独具中国风味的小吃,抑或是据有独特药效的药膳。这在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概括起来太难 ,其实中国菜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独有性!只有独有才能称之为中华美食。
东北:小鸡炖蘑菇
小鸡炖蘑菇是一道东北名菜,即是用干蘑菇、鸡肉和粉条一同炖制而成。炖鸡的蘑菇最好选用野生的榛蘑,细杆小薄伞的那种,榛蘑可以最大程度衬托出鸡肉的鲜香。名副其实的山珍野味。东北菜中少数可以发展成为与其他高档菜系相媲美的家常菜之一。
小鸡炖蘑菇,满族传统风味菜肴,也是满族八大碗中的一道名菜
营养分析
经过慢火炖制的鸡肉,更容易消化。肉中的蛋白质水解为肽、氨基酸与其他有益成分,使汤的味道格外鲜美,水解产物极易被肠道吸收。美国科学家发现,鸡汤内含有一种能增强鼻咽部血液循环和黏膜分泌作用的物质,因此,冷天喝鸡汤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呼吸系统感染。如若一旦发生了流感和感冒,喝鸡汤也能减轻症状。
蘑菇号称植物肉,有益胃肠,化痰、理气的作用。在中医食疗典籍中,屡见用蘑菇防治感冒的记载。现代研究发现,蘑菇中有含有干扰素的诱导剂,它能提高人体内干扰素的水平,而干扰素则能干扰病毒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此外,蘑菇还含有一种属于多糖的活性物质,这种多糖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冬天,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冬天吃小鸡炖蘑菇,特别有益,不只让人享受了美味,还能暖身温中、增强免疫力。吃鸡肉、吃蘑菇、喝鸡汤,能防控感冒。它还是东北民间流行的滋补良方,凡体质虚弱和久病卧床的人、老人、产后哺乳的妇女,都宜常吃。如在烹煮时在汤内适量加入百合、枸杞子、山药,滋补效果会更好。
华北:涮羊肉
涮羊肉,又称“羊肉火锅”,始于清初,满族入关后兴起,早在18世纪,康熙、乾隆二帝所举办的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内中就有羊肉火锅。后流传至市肆,由清真馆经营。《旧都百话》云:“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与羊肉馆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而成为特别风味”。公元1854年,北京前门外正阳楼开业,是汉民馆出售涮羊肉的首创者。其切出的肉,"片薄如纸,无一不完整",使这一美味更加驰名。
在北京,提起“涮羊肉”,几乎尽人皆知。因为这道佳肴吃法简便、味道鲜美,所以深受欢迎。 涮羊肉传说起源于元代。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一日,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他猛想起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正当伙夫宰羊割肉时,探马飞奔进帐报告敌军逼近。饥饿难忍的忽必烈一心等着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喊:“羊肉!羊肉!”厨师知道他性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飞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撒下细 盐。忽必烈连吃几碗翻身上马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
在筹办庆功酒宴时,忽必烈特别点了那道羊肉片。厨师选了绵羊嫩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种佐料,将帅们吃后赞不绝口。厨师忙迎上前说:“此菜尚无名称,请帅爷赐名。”忽必烈笑答:“我看就叫‘涮羊肉’吧!”从此“涮羊肉”就成了宫廷佳肴。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涮羊肉又称“羊肉火锅”,始于清初。在18世纪,康熙、乾隆二帝举办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其中就有羊肉火锅。后流传至市肆,由清真馆经营。《旧都百话》云:“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于羊肉馆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而成为特别风味。” 据说直到光绪年间,北京“东来顺”羊肉馆的老掌柜买通了太监,从宫中偷出了“涮羊肉”的佐料配方,才使这道美食传至民间,得以在都市名菜馆中出售 , 为普通百姓享用。
华东:天下第一鲜
天下第一鲜即炒文蛤,是南通传统名菜,又名炒月斧。文蛤又名花蛤,为海产贝壳类。因蛤肉富含氨基酸与琥珀酸,其味非常鲜美,素有“天下第一鲜”之称,被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视为珍馐。(梁〕元帝特作文赞美“蛼螯味高”。《西阳杂俎》载“隋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数逾数千万矣。”宋仁宗把蛼螯视为珍味。欧阳修的初食蛼螯诗中说鸡豚鱼虾都不能与蛼螯比美,并恨自己吃文蛤太晚。
制作过程
1、先将文蛤壳劈开,用力将文蛤肉及衣裳膜从壳上一道刮下,洗后带水放在碗内,不要放在竹篮里,以免水分沥干。
2、将文蛤肉、葱花、姜末、黄酒、盐等放在一起。
3、炒锅上火,倒入生油,待油温至九成热时,将准备好的文蛤肉等一起倒入油锅,快速翻炒几下即成。
华中:洛阳燕菜
洛阳燕菜又称牡丹燕菜,属河南菜、豫菜。主料有白萝卜、海参、 鱿鱼、鸡肉。成品洛阳燕菜只见一朵洁白如玉、色泽夺目的牡丹花,浮于汤面之上,菜香花鲜,赢得贵宾们的拍手叫绝。
典故
洛阳水席的头道菜是“牡丹燕菜”,原称为“假燕菜”,是洛阳独具风格的风味菜。所谓“假燕菜”,就是以它物假充燕窝而制成的菜肴。这个作假的源头也发生在武则天身上。
传说武则天称帝以后,天下倒也太平,民间发现了不少的“祥瑞”,如什么麦生三头,谷长三穗之类,武则天对这些太平盛事当然是满心高兴,十分感兴趣。一年秋天,洛阳东关外地里长出了一个大白萝卜,长有三尺,上青下白,这个异常庞大的白萝卜,理所当然被当成吉祥之物敬献给了女皇。武则天很是欢喜遂命皇宫御厨将之做菜,来一尝异味。 萝卜能做什么好菜呢,但女皇之命又不敢不遵,御厨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对萝卜进行了多道加工,并掺入山珍海味,烹制成羹。武则天品尝之后,感觉香美爽口,很有燕窝汤的味道,就赐名为“假燕菜”。从此,武则天的菜单上就加了“假燕菜”, 成为武则天经常品尝的一道菜肴。 女皇的喜好,影响了一大批贵族、官僚,大家在设宴时都要赶这个时髦,把“假燕菜”作为宴席头道菜,即使在没有萝卜的季节,也想法用其他蔬菜来做成“假燕菜”, 以免掉身价。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宫廷和官场的喜好,极大地影响了民间的食欲,人们不论婚丧嫁娶,还是待客娱友,都把“假燕菜”作为桌上首菜,来开始整个宴席。后来,随着时代的推移,武则天的赐名逐渐湮没,后传入民间,日久天长,大家都叫做“洛阳燕菜”,流传至今。
因为洛阳水席有高、中、低档之分。如今高档水席有海参席、鱼翅席、广肚席;中档水席有鸡席、鱼席、肉席;低档水席为大众席,以肉、粉条、蔬菜为主。由于洛阳水席风味独特,味道鲜美,咸甜酸辣,一菜一味;上至山珍海味,下至粉条、萝卜,都能做出一席菜,可适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因此洛阳水席历经千年,经久不衰。
华南:东江盐焗鸡
“东江盐焗鸡”是广东的一款名菜。它首创于广东东江一带。300多年前的东江地区沿海的一些盐场,有人把熟鸡用纱纸包好放入盐堆腌储,这种鸡肉鲜香可口,别有风味。后来东江首府盐业发达,当地的菜馆争用最好的菜肴款待客人,于是创制了鲜鸡烫盐焗制的方法现焗现食,因此菜始于东江一带,故称这种鸡为“东江盐焗鸡”。
做法
1、炒锅上小水,下精盐4克烧热,放入沙姜末拌匀取出,分3小碟,每碟加入猪油15克供佐食。将猪油75克、精盐5克和芝麻油、味精调成味汁。反纱纸一张刷上花生油待用。
2、将活鸡宰杀,褪毛去内脏洗净,吊起晾干,去掉趾尖和嘴上的硬壳,在翼膊两边各划一刀,在颈骨上剁一刀,然后用精盐3.5克擦匀鸡腔,并放入姜、葱、八角末,先用未刷油的纱纸裹好,再包上已刷油的纱纸。
3、用旺火烧热炒锅,下粗盐炒至高温,取出1/4放入沙锅,把鸡放在沙锅内,将余下的盐覆盖在鸡上,盖严锅盖,用小火焗约20分钟至熟。
4、把鸡取出,揭去纱纸,剥下鸡皮(待用),将鸡肉撕成块,鸡骨拆散,加入味汁拌匀,然后装盘(骨在底下,肉在中间,皮盖在上面),拼摆成鸡的形状,香菜放在鸡的两边即成。食时佐以沙姜油盐调味汁。
西南: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汤是用大骨、老母鸡、云南宣威火腿经长时间熬煮而成的具有浓郁鲜香味的一类高汤. 所属菜系滇菜。
过桥米线的由来
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清朝时滇南蒙自县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个秀才到岛上读书,秀美味好吃过桥米线照片才贤慧勤劳的娘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于是她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
原 料
鸡胸脯、猪肚头、猪腰子、乌鱼肉、水发鱿鱼、油发鱼肚、火腿、香菜、葱头、鹌鹑蛋、净鸡块各20克 云南过桥米线美味照片(20张),水发豆皮、白菜心、碗豆尖、葱、豆芽菜、蘑菇各50克,米线200克。
制法
1.把肉料分别切薄片,有味的焯水后漂凉装盘;
2.其余各料另锅焯水,漂凉后切段装盘;
3.香菜、葱切碎和油辣椒及烫过的米线一同上桌;
4.鸡油烧至7成热时装入碗中,倒入烧开的清汤,加调料上桌;
5.食时先将肉片烫至白色,下绿菜稍烫,再下米线,撒少许葱花、香菜即成 。
西北: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种,即热吃(切片后上笼蒸热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后直接蘸精盐)、煎吃(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
食品用料
主料:带骨的羊腰窝肉1000g。
调料:香菜25g,葱25g,姜丝15g,蒜末10g,大料1g,花椒1g,桂皮1g,小茴香1g,胡椒粉1g,醋60g,绍酒5g,味精1g,精盐5g,芝麻油1g,辣椒油50g。
制作方法
1、将羊腰窝肉剁成二寸长、五分宽的块,用水洗净。香菜去根洗净消毒,切成二分长的段。葱,三钱切成一寸长的段、二钱切末;
2、把葱末,蒜末,香菜。酱油,味精,胡椒粉,芝麻油,辣椒油等对成调料汁;
3、锅内倒入清水二斤,放入羊肉在旺火上烧开后,撇去浮沫,把肉捞出洗净。接着,再换清水三斤烧开,放入羊肉、大料、花椒、小茴香、桂皮、葱段、姜片、绍酒和精盐。待汤再烧开后,盖上锅盖,移在微火上煮到肉烂为止。将肉捞出,盛在盘内,蘸着调料汁吃。
港澳台:鲜虾云吞面
鲜虾云吞面也是广州人最爱吃的地方风味的小食之一。云吞是从外省的馄饨演化而来,但外省的馄饨皮多肉少,广东的云吞则皮薄肉多,做工精细,馅料丰富,内有猪肉、鲜蛋、虾仁等。云吞面的汤十分讲究,以前没有味精,就用猪骨、虾子、大地鱼煲制。面用的是全蛋面,一斤面粉下半斤鸡蛋,吃起来鲜味香浓,爽滑“弹牙”。
制作材料
家常挂面100克,紫菜少许,锟钝皮10张,香葱少许,虾仁150克,姜末少许,猪肥肉50克,高汤2杯,海米少许。
调味材料
(A)鲜鱼露1大匙,绍酒1/2大匙,香油1/2大匙,胡椒粉少许。
(B)精盐1/2小匙,味精1/2小匙。
制作方法
1、虾仁挑去沙线,洗净切段;猪肥肉切小丁,加入调味料(A)及姜末拌匀成馅。
2、取馄饨皮一张,馅包在中间位置,自选一端朝对角折后,再由左、右两侧拉回集中 捏紧即成“云吞”。
3、铝锅上火,加入2/3清水,烧沸后下入云吞和挂面同煮12分钟至熟,捞出装碗。
4、另起锅,下入高汤、海米、紫菜及调味料(B),见汤沸倒入面碗中,撒入葱花即可。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